電視大屏化已經成為產業共識與確定性的用戶需求變革趨勢。但大屏化的技術演進方向卻有不同判斷,甚至引發了電視行業新一輪“技術戰爭”,形成了Mini LED、QLED、OLED等顯示技術的“新路線選擇”。
而上次電視領域的“技術大戰”,還要追溯到2005年前后的LED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技術之爭”。最終的結果是以韓國企業為代表的LED路線大勝,中日液晶顯示企業慘遭市場重創。
TCL堅定選擇了Mini LED技術演進路線,一方面這基于其對電視用戶“大屏普及化”的深入洞察,另一方面則源于Mini LED在大屏應用、顯示效果、穩定性、能耗,以及量產成本等諸多優勢。
例如與OLED相比,Mini LED亮度更高,即使在明亮的白光等家庭日常場景下也可以獲得更加清晰的高畫質體驗,又從技術底層上避免了OLED“燒屏”頑疾問題,同時良率高成本低,更利于推動超大屏電視面向大眾用戶的普及。
直至2021年Mini LED邁入商用元年,業界很多企業也終于看清了其巨大的產品創新與技術應用價值。比如蘋果已經在iPad Pro、MacBook Pro、全新升級的Liquid XDR顯示屏等多個高端產品線上使用了Mini LED屏幕;三星也發布了多款Mini LED大屏電視;索尼在8K電視Z9K、4K電視X95EK等多款高端大屏電視上,也同樣使用了Mini LED屏幕......
電子消費品行業如今有一個“慣例”:當蘋果選擇一個屏幕之時,就代表了某個顯示技術的確定性演進趨勢,以及技術成熟度與用戶體驗價值。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