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鐘聲響起,木林森從普通“民企”一躍成為A股“新貴”,以5個漲停板佳績,市值破200億,躍居大陸封裝領域的老大,并首次闖入世界LED前十,變身世界LED新貴,一度成為行業傳奇神話。
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HS Technology首席LED分析師杰米·福克斯表示,對于各大供應商而言,木林森的崛起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中國企業很快將成為全球LED業務的主要競爭者。縱觀中國LED產業征戰世界市場,擁有以下幾大優勢。
在產業鏈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中國LED產業在經歷了買器件、買芯片、買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經 實現了自主生產外延片和芯片。以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等產業集群為經緯,眾企業散落其間;上游以晶元、三安、德豪、華燦、乾照等一批重量級企業坐鎮,在 MOCVD數量上可謂無以倫比;中游坐擁木林森、億光、國星、瑞豐、長方、鴻利等擁有最大的產能;在下游雷士、佛照、勤上、陽光等上萬家企業所構成LED 產業生態。
在數據層面上,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劉升平表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環境中,中國照明產業越來越多的融入國際市場。全球市場中照明燈具約占市場總量的2/3。照明產品出口約占中國總產量的45~50%左右。2014年全行業銷售額將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企業產品出口達到400億美元。全國照明廠商幾萬家,全國出口LED照明產品的企業達7000家,前20位國家和地區約占總量的75%以上,產品遍及全球218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在企業層面上,2014年歐司朗的裁員,飛利浦的分拆,三星的縮小戰線等,轉型時期國際巨頭不約而同做起了減法,以更集中、更專注的生存方式。對于 國內大企業而言,是個難得機遇。三安收購美國Luminus,億光與日亞專利戰,木林森產品蔓延北美、中東等,TCP強凌叱詫北美,雷士征戰***市場,晶 能坐擁200多項技術專利等,無不預示著中國LED企業征戰世界的決心與信心。
LED時代下,全球LED照明市場大概有1500億美金左右的容量,其中除了美國、日本及部分歐洲市場的渠道發展較為成熟集中、新品牌不易進入外,大部分新興國家的五金建材照明市場的渠道建設及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品牌集中度低,以五金渠道為主。與此同時,飛利浦、歐司朗、GE等國際巨頭處于轉型期,正是中國品牌興兵而起的最佳時機。那么,新常態下中國LED企業該做出哪些準備呢?
首先,知己知彼,摸清一線市場。區域市場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風土人情、渠道市場等成為企業進軍該市場的前提依據,因而要做完整調研。
其次,打鐵還需自身硬,擁有自己專利。由于中國LED產業起步較晚,國外巨頭在產業起步初期基本完成了上游的專利布局,這對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形成了較大的挑戰。美國Luminus,億光與日亞專利戰等,正是沖出“專利叢林”的體現。
第三,做自己專業的東西,明確的市場定位。企業的自身獨特性決定企業在不同市場會呈現不同態勢。
第四,產品合理組合。量身打造的產品組合、價格政策、經銷體系、公共關系,最好能有落地的營銷隊伍及廣告伙伴。
第五,大軍未發,糧草先行,建立良好財務及物流體系。打品牌建渠道打的是一場后勤補給供應戰,因此必須具備健全的財務及產銷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