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巨大的人口紅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制造基地。根據目前LED行業市場走勢,2016年很可能會是中國經濟繼續探底的一年。我國要繼續保持這種規模制造優勢,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從人工制造發展到智能制造,生產流程實現高度自動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人士分析,目前行業特征是,十三五”規劃戰略助力LED行業轉型,LED行業經過近幾年井噴式的高速增長產能過剩、價格戰等矛盾日益尖銳;常規產品一片紅海,再加上市場需求遇冷,預估2016年LED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幅度將放緩。
縱觀LED產業鏈,不難發現上中游芯片與封裝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而下游LED燈具組裝的自動化則比較薄弱。由于LED照明價格日益平民化,規模效益日益凸顯,其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中小企業不堪重負。目前,行業內中小企業數量過多,行業集中度不夠,行業資源非常分散,淘汰過剩、行業造假、落后產能(比如同質化、價格戰)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行業轉型升級全面啟動,未來幾年并購、整合、倒閉也將愈加頻繁。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國家制定“互聯網+”戰略;而如今LED行業也面臨“新常態”,行業也應該順勢而為,推出“LED+”戰略——即以產品為本,附加值為翼。
自動化生產代替人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LED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及企業競爭策略研究報告》顯示,作為LED照明產品制造大國,中國以成本優勢與完整供應鏈,占據全球21%的市場份額。其中,規模化生產是國內LED照明企業的制勝法寶。
規模化即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隨著LED照明價格與日俱減,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給企業凈利潤帶來相當大的負擔,且整個市場行情蕭條,致使企業利潤直線下滑,生存壓力急劇上升。如今,在LED照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繼續沿用傳統人工生產模式已不合時宜,而引進LED燈具自動化生產線,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不僅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產品的一次性通過率、保證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而且還能夠加快處理速度、提高精確度和可靠性、達到庫房面積和空間的有效利用、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
半自動化更受歡迎
面對設備企業的滿腔熱情,照明企業卻遲遲不動。在國內的LED照明生產中,引入全自動生產線的企業本就不多,僅限于木林森、歐普照明、立達信、陽光照明、得邦等十多家知名LED照明企業,且引入的數量還相當有限。
全自動化設備很難變化,而現在應用端工藝變化太大。在這種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半自動化設備的人機結合的方式,更靈活也更適合當下的LED照明企業。
顯然,現階段不是LED照明全自動化生產線切入的最佳時機,全自動化要完全推廣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未來市場會更加成熟化、專業化,用戶購買行為也會更加理性化、個性化。從消費購買偏好來看,基礎功能型產品將逐步被弱化,而更加智能化、更具裝飾性或更具價值感的產品將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