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中國進入新一年的兩會時間。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報告的人工智能,今年依舊是互聯網、科技領域代表熱議的重點話題,包括李彥宏、馬化騰等在內的互聯網領域“掌舵手”在兩會上都給出了自己對于AI的深度解讀。
互聯網“掌舵手”的AI解讀
2018年,李彥宏連續第4年提出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今年李彥宏帶來的四項提案中,有兩項與人工智能相關——希望國家出臺政策鼓勵人工智能的開放平臺和關于無人駕駛。“希望國家能有政策引導企業,尤其是大公司來開放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平臺。這對提升產業技術能力和應用都是一件好事。”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日前提交的《關于大力發展行業智能的建議》中建議用人工智能武裝各行各業,給實體經濟插上騰飛翅膀。人工智能的“水滴”,只有滲透到各行各業,才能創造智能未來,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既要“樹標桿”,也要“搭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提交的《加快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建議》中表示,現在人工智能應用成為熱點,但是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前沿研發,人才培養無人關注。人工智能甚至沒有進入高等教育的學科布局當中。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2018兩會建言,提出建立跨地域、跨行業,能夠面向整個社會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加強數據安全立法,同時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CEO劉偉在今年兩會中即提出兩份建議,皆和人工智能有關。應該如何借力人工智能驅動實體經濟發展?劉偉建議,可以從四個層面進行考慮,比如,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推動技術進步;加大數據開放,推進數據治理,挖掘數據經濟;加深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領域的場景探索。
人工智能 現代安防領域的催化劑和助推劑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是當今安防領域最前沿的課題;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安防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工智能研究的越深入,給安防行業帶來的變化也更加超乎想象,能夠發揮作用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
依圖科技首席執行官朱瓏說,從2014年到現在,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度從十萬分之一提升到了十億分之一,人臉識別算法精度已有了萬倍增長。而隨著算法精度的提升,人工智能技術逐漸“解鎖”更多行業場景,“人工智能+安防”會把安防水平再抬高一個臺階,最終從“人防”升級到“機防”的智能防控預警。這也是平安城市的基礎和“大腦”,對全球安防行業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未來如何發展?
目前無論是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安防智能化的發展,其水平仍然存在起步的階段,人工智能是安防領域的未來,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障礙和困難需要跨越和克服,但總體趨勢是樂觀的。在歷史性戰略性機遇期面前,安防要戰略主動,而非戰略被動。如何才能主動,就是要發揮“快抓”“實干”“勇變”三訣,緊抓機遇。
緊抓機遇,需要安防“快抓”。安防轉折期,容不得遲疑,躊躇和松懈。左顧右盼,瞻前顧后,被動應付,行動緩慢,是不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安防企業需要以披荊斬棘的姿態不斷開辟新局面,需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更需要有“只爭朝夕”的精氣神。安防只有走在時間前面,才能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弄潮兒。
緊抓機遇,需要安防“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實干,再好的前景也是“鏡中花”;不實干,再美的藍圖也是“水中月”。實干,是做好安防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對安防企業的重要檢驗。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踏踏實實,穩扎穩打,才能把推動安防行業前進。
緊抓機遇,需要安防“勇變”。善變者恒通,勇變者自強。身處一個轉型的時代,唯有“變”是永遠不變的。改變舊思維,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解決一系列新問題,才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抓變革機遇。
結語:人工智能將依舊是2018年安防領域的重頭戲,未來的應用落地以及產品的業績變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