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錢塘江畔,在2000余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政府機構和產業界人士見證下,海康威視發布重磅消息,宣布正式啟動AI Cloud生態建設,攜手AI產業領軍企業攜手共建AI生態圈,共筑AI產業生態。
安防行業日益成熟 生態建設被提上日程
對于安防企業來說,“生態建設”一詞并不陌生。在行業論壇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談安防生態圈建設,尤其是在日新月異的AI時代。
AI技術的沖擊下,安防市場競爭不再是單純的硬件比拼,而是一種復雜的產業生態鏈競爭。單槍匹馬者很難在群雄逐鹿的安防戰場脫穎而出,以聯盟為單位的企業團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具有優勢。當下市場更多考驗的是,企業軟硬件研發能力、平臺開放能力以及合作伙伴招攬能力等等。
隨著安防行業技術和應用的逐步成熟,生態建設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開始關注安防生態建設。大華股份最新年報提到公司未來將“圍繞云生態、智未來的戰略,推進“全智能、全計算、全感知、全生態”的策略落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華為EBG 中國區總裁蔡英華在2018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上呼吁生態伙伴們共同行動起來,以“+生態”的模式形成生態的指數級繁榮,共贏“生態紀”。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在2018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談到“安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沒有廠商可以包攬上下游的所有環節。只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給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希望與上下游廠商共同打造更好的行業生態。”
安防行業生態建設,與生物生態建設有很多類似之處。首先,企業之間的競爭性并沒有被改變,弱肉強食、吞并收購現象依然不可避免,但雙方之間的合作,上下游產業鏈關系的緊密度將加強。更多的是通過優勢互補,一定程度的資源共享,擴充完善產品線,建立統一聯盟。與“生態建設”相接近的詞有“賦能”、“打造產業鏈”、“擴大商業版圖”、“多元化發展”。
在行業生態建設方面,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已經形成一個高效的商業體系。一個高效的安防生態體系需要具備四個條件。
一是體系中要有異質性的組織參與,需要引入大數據廠商,云計算服務廠商,芯片廠商等價值鏈以外的合作伙伴。海康威視的生態體系中就引入了微軟、Intel、浪潮集團、新華三集團、滴滴出行等異質性的組織。
二是成員之間要相互依賴、相互扶持。合作是生態體系建設基調。一方提供數據支持,另一方則提供技術支持。一方平臺支持,另一方則提供行業應用支持。
三是體系要有互惠機制。利益,決定企業的決策和行為,生態體系中企業互惠互利才能達到多方共贏的結果。
四是開放。健康的生態體系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閉環。封閉的生態體系好比是一灘死水,缺乏活力。開放的生態體系更具有包容性,多樣性,有助于生態物種進化。為建設安防生態體系,海康威視在會上表示將全面開放,包括開放AI CLOUD的軟件平臺、提供開放的訓練系統、提供AI服務能力、提供數據標注和數據共享服務等。
結語:通過生態體系建設,打破行業壁壘,讓安防與其他領域碰撞,擴展行業應用場景,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圈,這或許是安防企業未來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