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安防行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和穩定的競爭格局,AI的融入,不僅能讓安防整體系統得到很大提升,也讓行業屬性得到延伸,當前的安防已經不再是之前封閉的行業,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爭奪AI時代制高點成為安防企業發展的關鍵戰略。在這一過程中,AI如何落地使用是安防行業發人深省的問題。
AI助推安防 落地勢在必行
在云計算、大數據、芯片、算法等基礎能力技術助推下,“AI+安防”概念開始浮出水面,基于GPU運算的方案、人臉識別、大數據應用等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可以說,安防監控行業正在經歷一次重大轉型,各種新技術的大規模植入,加速驅動著智能監控技術升級,向更高層級進化。與此同時,行業用戶對視頻監控也提出更多需求,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催生出不同的用戶需求。
不過,盡管AI助推讓安防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但“AI+安防”的市場占有率還很低,AI在整體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還很低,企業的運營、盈利和研發投入主要還是要靠傳統業務來支撐。AI安防盡快落地勢在必行。
AI安防落地面臨困局
如今AI安防正逐漸走向落地應用階段,然而,從廠商和用戶的普遍反饋來看,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落地應用似乎并沒有大眾想象中的順利,開始有越來越多諸如場景碎片化、實驗室場景到實際應用場景效果差距較大等現象被暴露出來。
廣東省公安廳信息化處副處長馮松青認為,目前AI安防工程化落地存在幾大問題,一是算法場景限制問題,二是前端布點困難問題,三是成本高的問題,四是深度應用不足的問題。而這些也成為當前階段AI落地應用過程中新的痛點。
如何真正“落”下來?
誠然,AI安防落地面臨一些難題,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將被安防行業淘汰,相反,在2019年甚至是未來的幾年內,人工智能依舊是安防行業主旋律。正如云天勵飛方案總監王軍在談及“AI+安防”未來時表示:“一旦人工智能學會如何說服用戶并且得到用戶的認可,人工智能將為安防行業非常大的利益和價值空間。”
目前AI安防市場正在面臨技術快速更迭,產品持續創新,系統方案越來越趨于定制化的現狀。在智能化市場需求不斷衍生的發展中,企業不僅需要提供成本可控、用戶買得起的產品與服務,更需要緊緊圍繞場景落地做針對性的優化和開發,使AI不再是技術概念,而是各種場景、各行用戶能夠適應的深度應用。
此外,許多廠商在宣傳的時候,沒有將實驗室數據與實際應用數據區分開,用戶產品期望值與使用的落差即源于于此。廠商應該加強與用戶的交流,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與痛點,不僅要深入了解具體落地的細分場景,還要對整個工程審批與實施的流程有深入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用戶,讓AI真正“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