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優惠政策一個接一個,但它們繼續刺激房地產市場。對于位于房地產下游行業的安全板行業,由于政策滯后,房地產優惠政策尚未到達安全板行業。當行業不景氣時,安全板企業應該如何堅持?價格戰是“飲鴆止渴”還是“必須這樣做”?
一、優惠政策下的安全板產業
近年來,安全板市場已經遠不如以前了。因此,“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一帶一路”、“新樓市政策”、“新銀行貸款政策和新利率”,甚至“開放第二個孩子”、“股市地震”等社會熱點都被企業和行業媒體拉去打造“安全板行業之春”,標志著安全板行業即將復蘇。事實上,市場形勢越來越糟。這些從表面上和理論上看對安全板行業市場有利并拯救了安全板行業市場的熱門詞匯,以及媒體對金融和經濟的全面“打氣”,并沒有使薄的行業蛋糕變肥。而且,市場容量成了行業價格競爭的溫床。
二、風暴來襲,企業該去哪里
在市場疲軟的時候,官方組織、媒體和業內有才能的人都在預測有多少家公司將關閉安全板行業。但是,如果安全板行業能夠關閉這么多公司,降低這么多生產能力,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將會大大優化。但是從大局來看,歷史上最嚴峻的環境整備和最不景氣的市場沒有使安全板行業的大產能發生質量變化,巨大的產能是壓在安全板企業心上的山,成為價格競爭升級的“共犯”。
也許,一場自上而下的價格戰風暴即將在安全板行業爆發。然而,沒有多少企業真正愿意為消費者盈利。依賴數量生存的安全板品牌會發生什么?價格戰是“飲鴆止渴”還是“被迫無助”,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