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時下的風險與收益如何?劉永好、盧志強等人,參與投資銀行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財務回報,尤其是新希望集團撤離民生銀行后的這筆投資財務,尤為醒目。但這樣的回報在當下民營銀行設立潮中或難以復制。
在銀行業利潤增速下滑至個位數且不良持續暴露的情況下,亦有部分企業退出民營銀行的籌建。21世紀經濟報道向數家民營銀行退出的資本方了解到,銀行股的投資黃金期或已經退潮。這也是銀行經營的大環境導致。
20年回報超70倍是否可復制
在民生銀行2015年度股東大會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再次遇到了來自廣州的股東范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在2006年花150萬元左右購入民生銀行,在2007年時一度增值至1200萬元,但他沒能及時退出。此后,股市大跌便打定主意長期持有。目前,包括每年分紅送轉等在內,這筆投資再次達到了1200萬元左右。
“這筆投資我很滿意。跟我同時期做股票短線投資的朋友有的沒賺錢,還有的賠了不少。”范先生介紹。
范先生坦承,自己趕上了銀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盡管當前銀行業面臨利潤下滑、不良暴露的情況,但他認為,銀行是金融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市盈率相較***仍有提升空間。目前仍計劃持有銀行股。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上市以來,民生銀行累計分紅19次,累計分紅金額為449.45億元。
新希望集團在減持前一月獲得2015年度分紅2.92億元,加上此次變現金額,與其集團農牧業務板塊上市公司新希望(000876.SZ)2015年凈利潤22.11億元相當。
劉永好在多次采訪中也表示,民生銀行的發展給新希望帶來巨大收益,在新希望的所有金融投資中,民生銀行的股東回報率是最高的。
盡管各股東的實際獲益情況難以統計,但從一些公開表態中可以一窺民生銀行給股東帶來的回報。民生銀行董事、曾任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的王玉貴在今年年初透露,以當前股價計算市值,加上歷年分紅,民生銀行已為原始投資人實現了高達7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招商銀行上市14年來,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超過15倍,浦發銀行在17年間的回報超過13倍。工行在上市10年間回報近3倍。一般來說,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財務回報比國有大行更高。
民資銀行投資熱潮回落
不過,投資銀行的機遇或難再現。在央行連續降息并施行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的利率保護紅利已蕩然無存。
銀監會8月10日公布的銀行業二季度監管指標顯示,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437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52億元;不良貸款率1.75%,與上季末持平。凈利潤增長持續趨緩,同比增長3.17%。
顯然,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投資銀行的財務回報顯得嚴峻。
以民生銀行為例,自其2000年上市后利潤增速曾長期保持超過30%的高速增長,2007年利潤增速更高達68.58%,但2012年出現明顯放緩增速下降至12.55%。受行業利差收窄、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2014年和2015年利潤更是告別兩位數增長,分別為5.36%和3.51%。
相比2013年和2014年時多家公司表態擬參與民營銀行籌建,近兩年民營資本對籌建民營銀行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第二批民營銀行陸續獲批之際,亦有一心堂、建研集團、朗瑪信息、益佰制藥等宣布退出民營銀行籌建。
一心堂方面表示,時下參與投資銀行不符合公司整體經營管理戰略,不利于公司集中力量進行主營業務拓展。公司人士也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成本收入上考慮,退出主要原因是銀行估值遠遠低于其主業行業。
建研集團董辦人士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初參與籌建民營銀行一是多家上市公司牽頭,其次是國家政策鼓勵。此次退出是因為規模不夠,沒有考慮過銀行不良等相關影響情況。在公告中公司稱,“綜合考慮本次參與民營銀行發起設立事宜的實施成本、潛在風險等因素”,公司決定退出民營銀行的籌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民營銀行發起設立熱潮中,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民營銀行成為地方金融業實力的體現和招牌,另一方面希望民營銀行能緩解地方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情況。
一位擬申請參與民營銀行設立的集團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承,參與民營銀行籌建主要是地方政府需要,而對于公司自身來說,“銀行業發展已經過了窗口期,牌照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太大,從財務投資角度來看更不具備相應的投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