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
會議要求,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出要完善法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釋放消費潛力,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國際投資研究中心學委會副主任曹建海12月9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政治局會議將改善投資環境作為明年工作的一項重點,切中了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
“今年全年來看,主要是靠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民間投資大幅下滑,一度接近零增長;外資投資也大幅回落,增長乏力。問題是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活力、能促進經濟技術進步的、具有前景的投資不是基建和房地產,而是民間投資和外資,后者的大幅回落是目前經濟很大的問題。”
曹建海分析,政治局會議強調改善投資環境,說明2017年將會更重視、鼓勵、引導真正具有市場活力和長久發展動力的投資良性增長。但改善投資環境是一項長期任務,與其相伴的經濟體制改革更是任重道遠。
接下來一年在完善投資環境方面有望從何著手?在曹建海看來,首先必須是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完善法治建設。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是一個好的開始。
其次還要保障公平的市場競爭,曹建海認為,目前這方面還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當民企、外企與國企發生沖突時,大都是國企占據絕對的主導、支配地位,而前者則處于弱勢的從屬地位,這擠壓了這部分企業發展空間及其投資積極性,接下來需要在國企改革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曹建海指出,接下來一年要把市場交還社會,不能由政府來提供需求。
“政府應減少干預,少做低效的投資,之前政府大手筆的投資大都流向了國企,而非民企,社會需求是根據指令形成的,而不是自發地形成,加上信貸、環境、土地等產業政策,產生了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無效生產能力,造成了產能過剩。”曹建海認為,這些投資不僅經濟效率低下,反而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環境、扭曲了價格等信號,擠壓了民企的生存空間。
在此基礎上,曹建海進一步分析,需要把競爭性行業的投資交還給企業家,而不是政府和國企,后者要更多地從改善民生的公益類行業著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12月9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定調強調了吸引外資的重要性。當前外資正面臨雙重流出的壓力:一方面隨著國際產業新一輪轉移,低端的資本正流向東南亞等地區;另一方面高端產業正在向歐美回流。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將可能通過降低企業所得稅至15%,對在外投資的企業增加關稅等手段進一步促使資本回流。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折1039.1億美元,同比增長0.2%),而同期中國非金融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1459.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3.3%
在此背景下,白明分析,接下來一段時間利用外資將側重引資、留資、用資三個方面。
引資上,目前中國制造業的引資在下降,服務業在上升;要進一步擴大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11個自貿試驗區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等經驗做法,進一步探索、推廣吸引外資的經驗。
“此外,中國將進一步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試點,這一試點已在重慶、東莞等12個城市開展。同時搞好園區建設、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等,增強外資對中國投資信心。”
留資方面,更多地需要從改善投資運營環境著手,降低成本。但是,白明認為,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是難以避免的,接下來政府要在用資上多下功夫,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增加高端產業吸收的外資。
白明認為,完善投資環境并非只是過去的“三免兩減”政策,接下來一段時間要多元化地推進這項工作,包括進一步推進由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推廣“單一窗口”模式、通關一體化,降低制度性成本,減少在中國投資的障礙,在政府管理機制、基礎設施等方面完善配套的各項軟硬環境。同時,在合法的前提下,為外資、民資提供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本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稱,中國有信心實現2016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不過,會議也指出,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等。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會議指出,2017年將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