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開年來中國產品屢被征收高額“雙反”關稅一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16日在北京表示,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維權,必要時將訴諸有關爭端解決機制。
中國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國,也是近年來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據官方數據,2016年中國出口共遭遇來自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達143.4億美元。2017年新年伊始,中國不銹鋼、輪胎、非晶織物等產品又被歐美裁出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部分產品“雙反”稅率合計超過260%。
對此,孫繼文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尊重各國正常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權力,但對動輒以貿易救濟調查之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貿易權益,過度保護本國國內產業的做法和傾向表示“嚴重擔憂”。
他指出,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將損害相關規則的公正性、權威性和有效性,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被保護企業面臨的問題,損害了上下游行業和消費者利益,也可能擾亂全球和雙邊正常貿易秩序。
孫繼文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開放、穩定、可預見的國際貿易環境,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同時,中方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維護中國產業安全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包括積極對外交涉,指導商協會和企業加大應訴力度,鼓勵產業對話合作,必要時訴諸有關爭端解決機制,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