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大規模、長期使用,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實踐的鮮明特征之一。可以說,這是全球金融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的重大實驗。”3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7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上表示。
陳雨露在論壇上做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中央銀行研究》的主題演講。陳雨露認為,2008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的中央銀行研究,主要圍繞四大主題展開:一是把金融因素系統性地引入宏觀經濟學一般均衡模型;二是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全球實驗及其正常化;三是宏觀審慎政策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四是金融發展的新理念及其實踐。
對于第二個主題,陳雨露表示,從概念上看,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主要有兩大類型:第一類是在嚴重沖擊之后,中央銀行為恢復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功能以及緩解金融體系脆弱性等方面的政策。第二類是在利率接近零下限的情況下,通過前瞻性指引或者大規模資產購買,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政策。
“從政策效果看,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刻,非常規貨幣政策極大地穩固了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走出低谷的信心,短期內產生了積極的溢出效應。”陳雨露表示,“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質疑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弊端。未來一段時期,有關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路徑、退出策略,以及政策退出的溢出效應等課題,亟待各國央行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陳雨露介紹,在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應對負面沖擊方面,中國的政策實踐非常豐富,也很有自身的特點。
一是在貨幣政策目標選擇上,突出強調價格穩定,并統籌兼顧金融穩定等其他目標;
二是始終注重短期調控政策與中長期金融改革相結合,重視金融體系“在線修復”。三是高度重視結構性改革的基礎性作用,將結構性改革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相互結合。
“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在貨幣政策操作上,注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這些政策實踐,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中國央行正在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提煉。”陳雨露總結稱。
據悉,該論壇由中國金融學會主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百年變局中的全球經濟與中國金融:新趨勢、新挑戰、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