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城房貸新政“認房認貸又認離”,不少市民開始高度關注自己的個人征信記錄。記者從央行了解到,每人每年有2次免費查詢個人征信的機會,全北京有43個網點可自助查詢。對于個人征信報告設“灰名單”的網上傳言,央行營管部明確予以否認。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過于密集的征信查詢可能增加房貸申請通過銀行審核的難度。
不良記錄來自信用卡逾期
市民王先生擁有多張信用卡,每個月領工資后不立刻還款,而是在信用卡免息期內去買基金或消費,等到免息前兩天再把基金贖回還款。這樣既賺了收益又賺了信用卡積分。但時間一長,他時常記不住自己幾張卡的還款日期,經常把一張信用卡里的錢套現出來,還另外一張到期的卡,通過“以卡養卡”來“拆東墻補西墻”。今年他想申請貸款買房,卻被告知信用有“污點”。因為他的個人信用報告顯示,有多次不良還款記錄。
據央行營管部介紹,個人信用報告主要包括五類信息: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信息、電信繳費類非金融負債信息、欠稅及行政執法類公共信息、查詢信息。其中,不良信息主要包括違約信息、欠稅信息、法院和行政處罰信息。
“個人信用報告里影響最大的就是信用卡逾期記錄和房貸記錄,據以往經驗,99%的問題出現在信用卡上。”一位房屋中介告訴記者,“不少人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有個人信用報告這回事兒,都是辦貸款或信用卡時才知道。”
在房貸收緊的情況下,如果短期內有買房打算的,最好近期不要申請新的信用卡。在銀行看來,信用卡多無疑會占用一部分還款能力。因此,市民不妨給銀行卡“瘦身”,有一至兩張還款記錄良好的信用卡就夠了,這樣信用記錄會更干凈。
消除房貸記錄不可能
不少市民手頭有閑置不用的“僵尸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拖欠銀行年費未繳,導致貸款申請困難。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介紹,“現在有些銀行可以配合開具非惡意逾期證明,去掉信用卡逾期記錄,比如不小心逾期了100元沒還。但消除房貸記錄是不可能的,不要相信那些不靠譜的網上宣傳,風險極大。”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個人住房貸款從前期申請到每月還款記錄,數據信息量大并且時間跨度長,很難在系統中徹底清除。而且樓市調控風聲緊,銀行也不敢冒頂風作案的高風險。
據央行《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而在實際貸款審核中,銀行主要是看兩年內的信用情況。
融360征信分析師宋璨提醒市民,為了避免產生信用污點,不宜申請過多小額貸款產品,平時要養成良好的還款習慣,并按時繳納水、電、燃氣、暖氣費等。
半年累計查詢不超過6次
那么,個人信用報告查多了會進“灰名單”影響貸款嗎?
央行營管部回應,央行征信系統信息供商業銀行等各類信息使用者參考,個人信用報告不是征信黑名單或灰名單,征信系統也沒有黑名單、灰名單之類的設定。個人信用報告可以體現該申請人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負債情況及其還款情況,但不得采集收入、存款、有價證券等信息。以個人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為例,商業銀行會根據自身信貸業務標準和申請條件,參考個人信用報告,做出自己的判斷。比如,商業銀行在拒絕業務時,會說申請人綜合評價沒達到標準,信貸員口語化說法是“信用不良”,但此“信用不良”不等于個人信用報告一定有不良記錄。
宋璨分析,個人查詢征信需要掌握一個度,如半年累計查詢不要超過6次,否則會增加貸前審核難度。在他看來,頻繁查詢征信記錄的行為顯示存在還款風險,為保險起見,貸款公司會對這部分用戶拒貸或是降額。
目前,居民拿著自己的二代身份證,可以通過柜臺、自助設備、商業銀行網銀和征信中心官網四種方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每人每年可2次免費查詢。超過2次的,每次收取10元。全北京總共有43處網點設有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設備,除了復興門、朝陽門、中關村等商業區,通州、房山、順義、延慶、昌平、密云也有網點可以查詢。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報告查詢不要輕易委托他人,有可能會被盜用身份信息違規辦理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