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簡稱“支洽會”)24日在重慶萬州區舉行。中共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重慶市政府副市長劉強在會上表示,自1992年以來,全國各省市區累計對口支援重慶三峽庫區125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庫區經濟社會發展。
除了對口支援資金外,25年來,中國各省市區累計向三峽庫區引入合作項目1731個。劉強稱,一系列資金及項目合作,為重慶順利完成三峽庫區百萬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以及庫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重慶三峽庫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質量持續向好。
重慶市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三峽庫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900億元,是1992年的52倍;三峽庫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750億元,是1992年的127倍;此外,庫區城鄉居民收入也分別是1992年的17倍和20倍。
劉強表示,三峽庫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一體化立體交通網絡體系,電力、水利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已基本得到有效解決。移民文化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移民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庫區生態、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在“支洽會”期間,三峽庫區各區縣借助對口支援工作平臺,主動與對口支援省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經貿合作,共簽約項目56個,協議總投資875.02億元。其中:湖北庫區簽約項目20個,協議總投資127.1億元;重慶庫區簽約項目36個,協議總投資747.92億元。
簽約項目包括湖北秭歸縣與吉盛織染有限公司簽訂的投資3億元的吉盛擴能增效項目,重慶奉節縣與重慶油橄欖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投資2.15億元的奉節縣油橄欖加工產業園投資項目等,項目將在湖北、重慶三峽庫區陸續落地。組委會稱,這將對整個三峽庫區的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起到引領推動作用。
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王偉在會上表示,全國各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省市區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大力支持庫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庫區工業轉型升級,鼓勵跨區縣開展產業合作,共同做好項目落地工作,努力縮小三峽庫區與其他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