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財政又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記者從北京市財政局獲悉,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430.8億元,同比增長6.8%,相比2012年更是達到1.64倍,年均增長10.4%。
“5430.8億元的財政收入,在規模擴大的同時,質量和效益也持續提升。”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對全市財政收入增收貢獻率持續保持30%,成為財政收入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同時,全市規模以上消費性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也實現了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財政收入主要花在哪兒了?據介紹,2017年,市財政圍繞疏解協同、創新發展、生態環境、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聚焦發力,力求讓民生福祉有新改善。比如,建立“疏解整治促提升”市級引導資金,保障全市重點區域整治、一般性制造業疏解、拆除違法建設等專項行動順利實施;支持啟動整治核心區背街小巷1484條,保障核心區架空線入地工作;加快人居環境改造提升,保障性住房新開工6.5萬套,竣工9萬套,棚戶區改造4.6萬戶;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30家;繼續實施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以及惠民文化體育消費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新建1282片健身活動場地。
另外,降稅清費方面,落實“營改增”改革政策,新增減稅260億元;落實國務院六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負36.3億元;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費,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超27.3億元;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全年減輕企業負擔近72億元,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