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2.12萬億元,增長10.4%,占我外貿總值的42.5%,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海關總署12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4.5%;進口12.95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34.9%。
11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86萬億元,增長1.8%。其中,出口1.57萬億元,增長1.3%;進口1.29萬億元,增長2.5%;貿易順差2742.1億元,收窄4.1%。
“11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較10月份加快了2.2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由降轉升,當月增長2.5%,反映出國內需求改善。”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外經所副研究員楊長湧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前11個月數據看,完成全年外貿穩中提質的目標已成定局。他認為,在世界經濟疲軟、全球經濟貿易明顯減速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仍實現平穩增長,這是穩外貿政策疊加發力、市場主體積極努力的共同結果,成績殊為不易。
11月19日,《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從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優化國內區域布局、優化經營主體、優化商品結構、優化貿易方式等5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從前11個月進出口數據看,上述5個‘優化’均有所體現,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的態勢仍在延續。”楊長湧說。
從貿易市場多元化看,前11個月,我國與歐盟、東盟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
數據顯示,歐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4.4萬億元,增長7.7%;東盟緊隨其后,前11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3.98萬億元,但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速達12.7%,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位居第一;中美貿易總值跌至3.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1%。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35萬億元,增長9.9%,高出全國整體增速7.5個百分點,占我國外貿總值的近三成。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持續發力,進出口快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2.12萬億元,增長10.4%,占我外貿總值的42.5%,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46萬億元,下降3.7%;國有企業進出口4.82萬億元,下降0.6%。
從商品結構看,部分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平板電腦、太陽能電池、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11.9%、51.1%和15.3%。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保持了較快的出口增長。據統計,紡織品、家具、鞋類、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99萬億元,增長5.7%。
從貿易方式看,更能代表外貿競爭力的一般貿易繼續保持增長,且貿易占比增長至59.2%。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7.24萬億元,下降5.4%。受益于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的進出口總值達3.29萬億元,同比增長7.4%,占我外貿總值的11.5%。
從區域布局看,前11個月,我國中西部地區外貿整體增速為12.1%,高于總體進出口增速9.7個百分點,外貿區域發展更趨協調。隨著區域協調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西部地區依托自身優勢,在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向西開放等方面成效顯著,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盡管我國外貿發展韌性強,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對未來外貿發展仍需保持一種謹慎樂觀和持續發力的態度。”楊長湧表示,明年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從近期各大國際組織和重要機構發布的經濟預測看,明年我國外貿可能還會遇到較大困難,對此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