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穩外貿、穩外資力度繼續加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在信貸、稅收等方面予以外貿企業更大支持,同時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受疫情影響,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形勢目前不樂觀。
據官方數據,今年1-2月中國出口2.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15.9%;進口下降2.4%;貿易逆差42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外貿企業完成已有訂單、爭取新訂單均有困難,商品出口成本有所增加,個別外貿線路甚至中斷,這使今年外貿嚴峻程度前所未有。
此前,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2.9%。在外需疲軟背景下,今后中國外貿料將遇到更大挑戰,需及早未雨綢繆。
加大力度穩外貿,也是維系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地位的需要。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如果中國外貿企業不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國外客戶就有可能另尋其他合作伙伴,這對中國外貿長遠發展不利,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也不利。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并降低費率;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等。
會議還專門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
對苦于資金緊張、履約難、接單難的外貿企業而言,這些舉措無疑切中了其生產經營痛點,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輕裝上陣。
穩外資也正當其時。目前,疫情給中國吸收外資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據官方數據,今年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
中國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對記者坦言,疫情導致投資者等待觀望心理加重,對今年中國引資工作穩存量、促增量帶來壓力,引資形勢更加復雜嚴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華外企恢復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產業鏈各個環節復工復產進度不一,這給外企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運輸造成困擾。
對此,本次會議明確,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要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會議還提出,要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如果說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是短期內解決外企燃眉之急,那么繼續擴大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就是從長遠出發,從根本上給企業“定心丸”。長短結合,穩外資將收到更好效果,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有望繼續提升。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判斷,隨著穩外資政策精準發力,今年中國吸收外資仍有望適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