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信廳獲悉,1-2月,在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大幅下降13.5%的情況下,寧夏工業增加值小幅下降3.8%,下降幅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7個百分點,增速全國排名第2位。目前,寧夏正及時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生產秩序,通過落實惠企政策、調整工作機制、完善包抓舉措,使規模以上工業復工復產情況逐步好轉。
疫情期間,寧夏相繼出臺工業穩增長24條、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18條、促進經濟平穩運行21條財政政策,建立了部門政策聯動機制,目前已為62家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發放貸款16.7億元(人民幣,下同),向各市縣(區)下達各類專項資金5.8億元,全區各銀行機構累計辦理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續貸業務94筆、32億元。
截至2月底,寧夏已累計在線發布崗位信息27.2萬個,為區內企業招聘人員3.23萬人,已經返城復工的農村勞動力5.98萬人。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寧夏2月17日和3月13日分別出臺《加強科學防控疫情有序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工作方案》與《關于進一步精簡審批優化服務精準穩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實施方案》,明確在筑牢疫情防控體系,杜絕疫情向園區、廠區擴散的前提下,支持防疫物資和生活保障類企業全面復工,支持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加快復工;并將中、低風險地區一律由復工前審批備案改為復工后核查督查的方式,壓實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提高企業復工復產效率。
目前,去除季節性停產和長期停產企業,寧夏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96.6%,人員返崗率81%。其中,占寧夏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9%的60戶工業龍頭企業開工率100%,消殺產品(84消毒液、次氯酸鈉原液)日產能2300噸以上。口罩和防護服生產實現了從無到有,目前5家口罩企業投產日產能達到35萬只,4戶防護服企業日產能達到1萬套,還有10家企業26條生產線正在抓緊建設,投產后口罩日產能可以突破100萬只。
與此同時,包抓工業園區、龍頭企業、重點問題,采取一對一、點對點精準對接,建立問題臺賬制度和協調解決銷號機制,對摸排到涉及原料、資金、物流、用工等方面的238個問題,逐戶協調、逐步化解、逐個銷號,目前已經解決183個。
據寧夏工信廳負責同志介紹,寧夏下一步將加快培育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應用等新動能,力爭實現企業復工率、人員返崗率和產能利用率3個提升,使工業經濟恢復性增長和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