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至今已有十來天,消費投訴也逐漸進入高峰期。記者昨從市工商局12315熱線了解到,“雙十一”以來,上海共接到消費者投訴7443件,其中網購投訴高達2862件,網絡購物占比投訴總量38%。
記者了解到,“雙十一”期間,上海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店家直接取消訂單不發貨、購買成功但消費者遲遲收不到貨、收到問題貨品卻無法退換等問題頻繁發生。
付了錢卻根本沒發貨,也不知道該如何退款,愁煞消費者。記者了解到,一消費者在今年11月10日晚上23:30在網上搶購了一款電視機,網上寫明24小時內完成支付,消費者于“雙十一”當日上午10點支付了1579元,另外支付了15.79元的手續費。然而,當付款成功后,消費者卻發現系統顯示缺貨,訂單已被無故取消。經聯系商家,卻推托稱需查系統,現要求協調提供貨品或者退款。
而另一位消費者則是在這個宣稱“巨大折扣”的血拼日,反而花高價購買商品。該消費者向市消保委投訴,在“雙十一”期間,電商稱有促銷活動:買900克大桶奶粉,送320克小桶裝奶粉。該消費者花高價共購買6大桶奶粉后,收獲時均未收到所謂“贈品”。氣憤之下聯系商家,卻被告知在購買前有一項“未完成訂單”已經參與活動,店家取消了他的贈品資格。無端高價購買正品、且收不到任何贈品,無奈之下,消費者遂向市消保委投訴。
記者注意到,有部分消費者會去快遞倉庫自行取貨,也有因“爆倉”原因始終無法收到貨品。如有消費者購買了價值89.3元的日用品,購物記錄顯示該貨物已經在11日當天上午就被消費者簽收,但實際上消費者根本沒有收到貨品,與商家聯系也未能解決。另一位消費者通過手機APP下單購買商品,至今企業都未發貨,與企業售后也無法聯系。
此外,所謂的“抵扣電子券”、最低價、定金預付等“噱頭”,在實際購物的操作中,常常會讓消費者“吃悶虧”。如有消費者在11月8日提前在網上支付了定金,約定11月11日凌晨1點支付尾款,承諾前30名半價,消費者搶購時明明排在30名以內,商家卻告訴他并沒有購買資格。
目前,這些“扯皮中”的消費投訴正在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