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場化不近30多年的中國家電產業,自商業化競爭大幕開啟的第一天,就一直都是紅海市場的通道中。只不過,當初我們的最大威脅是外資企業成熟的經驗、模式、技術和產品,很快就捕獲用戶的芳心,而我們當時則是“一窮二白”無依無靠;如今我們最大的威脅卻變成了自己:如何更好地堅守自己的戰略方向,不斷的進行競爭手段的策略化調整,突破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投機主義怪圈。
其實不管時代怎么變,外部經濟環境如何跌宕起伏,對于所有企業和個人來說,都不要再用業余玩家的態度和眼光,去挑戰那些專業化的同行們,這就是死路一條。只有努力將自己變得更加專業,才是出路和正道。
專業對于很多家電企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市場上都充滿著大量的“投機派”,總是天真地認為:可以憑借運氣、借助外部紅利,去與那些專業化對手正面較量。無論是10多年前“家電下鄉”等三大財政補貼涌現時期,僅浙江慈溪地區就涌現三五百家白電企業,投機式進入只想吃政策紅利,政策一退出高達九成多的企業關門歇業。還是最近幾年來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進軍家電業,并且一度以“硬件免費”等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邏輯,沖擊家電產業的市場格局,如今卻是樂視、看尚、微鯨、暴風等一大批曾經高調的企業或凋謝或落敗或退出,暴露出投機派與專業派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對于所有企業來說,專業化門檻和業余派玩家的最大差異就在于:前者是人家將專業當做吃飯的本事和本錢,而后者玩家只是將其當作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要將興趣變成吃飯的本事,顯然需要邁出幾道坎:從最初“玩家”心態、投機一把,走向專業的產業化,踏實的干好自己的份內事,本職工作,沉下心來;隨后成為“掌握一門手藝或技巧”的專業化工匠,代表這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方向。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企業還需要通過持續的專業化能力堅守和打造,充分掌握行業的發展規律和走勢,將其傳授、分享給其它同行,帶動整個行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和進步。這才是更大的專業化能力和門檻。
雖然浮躁的社會,總能讓不少人忘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無論是新興的行業,還是傳統的行業,所有企業取得成功的手段和道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與成長。因為,只有在變得更加專業的過程中,大家才有機會辨識優更秀的人,看清自己的差距和短板,才能迎頭趕上。
對于家電產業來說,雖然最近幾年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家電制造等傳統行業的進入門檻似乎在被“一點點”踏平。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專業化的家電研發、設計、制造工藝等專業化門檻,卻是不降反升。更為重要的是,在家電家電產業最近幾年擁抱互聯網、擁抱時代的變革過程中,線下的實體門店體驗、服務能力,以及眾多家電企業的產品研發制造實力,都是從單一家電走向智能家居競爭不可缺少的門檻。
活下去是每個家電廠商今年最大的心愿,而唯一的活路自然就是“高筑”專業化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