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交所科創板召開了第12次和13次審議會議,審議通過世紀空間、沃爾德、嘉元科技和晶晨股份4家企業首發上市申請。另外據記者統計,截至6月27日,證監會科創板共有141家申報企業,其中注冊地為北京27家、廣東23家、江蘇23家、上海21家、浙江14家,此外山東、湖北等12個省或直轄市各自擁有1-6家;而來自境外的企業增至2家。無論是從已過會企業還是受理申請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六大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是主力軍,完全符合國家設立科創板的真實意圖。
當然以上企業與目前國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六大領域現有的企業還只是九牛一毛,越來越多的具備科技創新企業著手謀求科創板上市,以贏得更快、更持續性的發展。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涵蓋的領域更廣,企業參與度更高,也與社會大眾的關聯度更密切。目前來看主要包括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
人工智能領域
從2017年國務院推出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我國人工智能呈現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987億元。據賽迪顧問測算,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增長率達到26.2%。目前,人工智能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以及保障層。其中,基礎層側重基礎支撐平臺的搭建,技術層側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應用層更注重應用發展,而保障層則更加注重產業生態的構建。
據賽迪顧問統計,在人工智能領域,2018全年我國共有201個項目獲得投資,獲投總金額為1117.19億元。投資事件數同比增長6.91%,投資總金額同比增長114.84%。同時,資本向頭部企業聚集地特點十分明顯,前十大投融資案例集中在信息分發、計算機視覺、智能駕駛、機器人、智能芯片等細分領域。其中信息分發領域的字節跳動以F輪40億美元的融資額位居2018年總融資額榜首,商湯科技以22.2億美元總融資額次之,這兩家企業均在科創板未來潛力名單中。
另外,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部分企業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科創板潛力企業,包括依圖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等企業。值得關注的是加上商湯科技這幾家人工智能企業,都把安防作為其重點拓展領域,并實現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的落地。
集成電路領域
集成電路或稱微電路、微芯片。在電子學中是一種把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裝置,也包括被動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通常制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俗稱“芯片”。目前集成電路已經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
當前,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嚴重依賴進口。2018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高達3120.6億美元,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國內自給率仍不足20%。并且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仍處于低端,產業結構特點為“小設計-小制造-大封測”,在高端芯片的設計能力薄弱。而芯片設計卻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因此集成電路設計類企業,往往需要持續地獲得融資支持,這也是集成電路成為科創板重點戰略支持的行業之一,也是市場重點關注的領域。
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逐步興起,尤其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國內已經出現了一批AI芯片優秀企業。例如寒武紀、地平線、比特大陸等眾多企業紛紛推出新款AI芯片,并在手機、機器人、安防等領域布局;針對AI芯片,資本市場也很活躍,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垂青,完成了多輪融資。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AI芯片的投融資額達30.2億元,AI芯片逐漸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投融資的熱點領域。
目前,科創板受理了多家集成電路企業,包括晶晨股份、睿創微納、樂鑫科技、瀾起科技等,下一步將有更多集成電路企業進入科創板視野,不但為這類企業走向規范化、持續性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同時也將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AIOT領域
“AI+IoT”即AIOT,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AI賦能物聯網的簡稱。從目前發展來看,深度學習需要物聯網的傳感器收集數據,物聯網則需要靠人工智能做到正確的辨識、發現異常、預測未來,通過人工智能結合物聯網(AIoT),實現“人工智能”逐漸向“應用智能”發展,進而實現AI賦能各行各業,甚至推進行產業顛覆。
目前持續推進的智慧城市中,公共安全是AIoT最為直接的應用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既有大量的基礎數據存在,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剛需。以城市公共安全為例,安防產品及技術一直在深耕行業應用,其中基于視頻圖像的視頻監控系統是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而對圖像內容的智能分析與識別則是AI最為擅長的領域。近兩年,以人工智能在行業中的應用開始實現落地,表現為以人臉識別為主的各種前端設備大量涌現,例如各種人臉識別攝像機、門禁系統以及智能樓宇系統,極大的豐富了智慧城市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也逐步推進AIOT逐步落地。
目前,在AIOT領域涌進了不少企業,其中小米科技表現最為突出,并且在去年實現在港交所上市。還有一些持續關注安防領域的企業,例如關注于視覺物聯領域的宇視科技、海康威視螢石、大華樂橙、特斯聯、力維智聯、萬佳安,伴隨著行業規模擴大,這部分企業也有可能登陸科創板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重要跨越。
機器人及智能視覺領域
近兩年,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智能硬件等設備如同潮水一般涌到用戶面前。智能硬件可謂正當風口,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傳統電商公司、硬件廠家紛紛布局智能領域。
機器人是以平臺性底層軟硬件為基礎,以智能傳感互聯、人機交互、新型顯示及大數據處理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以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硬件為載體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及服務。隨著技術升級、關聯基礎設施完善和應用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機器人成為信息技術與傳統智能制造產業融合的交匯點。
在機器人領域擁有眾多知名企業,包括優必選機器人、高新興巡邏機器人以及目前已經實現盈利的海康威視機器人業務、大華機器人產品等等,都是未來科創板的潛力企業。
除了以上領域,作為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安防巨頭企業,紛紛拓展工業領域的機器視覺應用。例如海康威視機器視覺聚焦工業視覺傳感應用,專注底層算法軟件和硬件技術,提供機器視覺產品和算法平臺,可廣泛應用于3C、電子半導體、物流等工業自動化各領域,實現定位引導、測量、缺陷檢測、讀碼、OCR識別等應用;大華股份旗下機器視覺公司華睿科技產品涵蓋全系列面陣、線陣、智能工業相機等機器視覺產品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