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快遞柜宣布超時收費,引發輿論一片質疑:是否存在“二次收費”?收費是否合法?是否涉嫌壟斷?在業內人士看來,超時收費與快遞柜行業持續虧損有關。不過,有專家指出,***智能快遞柜的生存難題不應只關注超時付費,而應在探索租賃、維護、代管、使用等環節成本收益分享機制的同時,盡可能挖掘其作為物聯網終端所具有的數據流量價值。
有消費者質疑快遞柜已向快遞員收取費用,此次再向消費者收費是否有“二次收費”的嫌疑?更有消費者選擇拔掉小區內快遞柜電源抵制豐巢。
“二次收費”是否合法?
“普通用戶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超時后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節假日期間不計費。如果用戶開通5元月卡或12元季卡,則可7天免費長時間存放。”“五一”前夕,豐巢科技發布的消息,引起眾多消費者關注。
而5月5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順豐的參股公司豐巢開曼擬與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重組。行業統計顯示,2019年豐巢快遞柜的市場份額約為44%,而中郵智遞旗下的速遞易快遞柜市場份額約為25%。兩家重組后,豐巢在快遞柜市場份額將提升至七成左右,龍頭地位更加穩固。因此,豐巢的收費行為對消費者使用快遞柜影響較大。
記者采訪了解到,外界對快遞柜超時收費的爭議主要在于快遞柜已向快遞員收過一次費了,為何還要向在購買快遞時已支付快遞費的用戶再次收費?這樣是否合法?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按照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快遞應該按照“一次收費、送貨上門”的原則提供服務,寄件人或收件人已經就快遞支付過費用,不應再向消費者收取快遞柜的使用費。
而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廖懷學則認為,快遞柜提供的服務屬于委托合同的范疇,變更投遞方式為使用智能快遞柜投遞屬于變更合同履行方式,在取得收件人同意的情況下,超時收費是合法的。
是否涉嫌壟斷?
豐巢為何會對消費者超時收費?記者致電豐巢客服,得到的回應是,為了節約格口資源,加快快件周轉,保證客戶使用智能柜時的效率和確定性。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豐巢超時收費與快遞柜行業持續虧損有關。財務數據顯示,豐巢2019年虧損7.81億元,中郵智遞2019年虧損5.17億元,兩大行業巨頭2019年合計虧損近13億元。
根據《2019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2019年我國快遞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件箱40.6萬組,快遞行業箱遞率超10%,相當于每10個包裹就有1個放入快遞柜。快遞柜在解決“最后100米”配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期的虧損也讓快遞柜企業在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5月9日晚“豐巢智能柜”微信公眾號發布致用戶的一封信,稱上線會員功能以來,12小時內取件比例提升了5%,因此豐巢將聯合快遞企業鼓勵大家盡早取件。
對于豐巢與中郵智遞合并、在快遞柜領域占比69%,有人質疑是否涉嫌壟斷?廖懷學認為,中郵智遞與豐巢網絡合并后,可能被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還不足以輕易認定其構成壟斷,還需考察其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比如是否以不公平的價格進行交易或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實施低價傾銷、拒絕交易、搭售等行為。
邵鐘林也認為,是否壟斷需要看有沒有收取超額利潤。而豐巢和中郵智遞的合并有利于快遞柜平臺公共化,從而提高末端投遞效率,是互利互惠的理想模式。
增收有哪些渠道?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主要城市有智能快遞箱約40.6萬組,而全年快遞包裹數量超600億,一年人均快遞包裹45件,約合3500萬人才有一組快遞柜。因此,我國的快遞柜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
在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服務成了快遞和外賣平臺的必選項。疫情結束后,消費者對于智能快遞柜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智能快遞柜服務的空間有望持續放大。而此時,行業領頭羊豐巢先提價、再并購,讓快遞配送“最后100米”成為輿論的焦點。
對此,邵鐘林認為,順豐設置豐巢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提高順豐快件的派送效率,因此在用戶尚未形成付費習慣的當下實行超時收費并不可取。
廖懷學也認為:“用戶付費只是快遞柜增加收入的一個渠道,其帶來的用戶抵觸情緒會進一步加大智能快遞柜企業的壓力。***智能快遞柜的生存難題不應只關注超時付費,而應在探索租賃、維護、代管、使用等環節成本收益分享機制的同時,盡可能挖掘其作為物聯網終端所具有的數據流量價值。”
對于未來發展方向,廖懷學認為,在智能快遞柜被納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的背景下,智能快遞柜企業還可以尋求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推廣智能投遞設施。實際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快遞管理處副處長楊飛曾透露,2020年,國家郵政局將繼續推動智能快件箱的布局、建設和使用,明確公共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