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廈門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后,平臺依托廈門自貿片區大數據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提供全流程綜合物流信息服務,這是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口岸物流公共服務的再升級,也是優化廈門口岸營商環境、推進廈門全面智慧物流建設進程又一重要舉措。
“作為廈門自貿片區五周年建設的又一成果,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是由廈門自貿委牽頭,廈門市交通局、市信息中心、港務控股集團等部門和企業通力配合共同打造的跨境便利化措施,是堅持服務企業發展理念的充分體現。”5月3日,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廈門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集海、陸、空綜合物流信息為一體,貫穿物流信息服務企業運營全流程,從上線運行到目前的情況來看,充分滿足了進出口企業對大通關業務辦理信息查詢需求,有望成為全國口岸物流建設的范本。
助力口岸通關再提速
近日,首批由廈門出發、直航加拿大的海運出口郵件在廈門郵局海關完成驗放后,運抵海滄海關嵩嶼碼頭。該批郵件為出口加拿大的E郵寶和國際小包郵件,共1個貨柜402個總包袋,內含19879件郵件,共計6555.6kg,它們將搭乘“馬士基”航運公司貨輪直航加拿大溫哥華,歷時約22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境外航空公司逐步停飛大部分中國境內國際客運航線,對出口國際郵件運輸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大量郵件積壓無法運出。為了解決此困境,廈門海關通過廈門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了解通關業務辦理需求,對接廈門郵政企業,在新增“義新歐”班列帶運歐洲方向郵包的基礎上,再次新增直航加拿大的海運郵路。
“以前,進出口企業想要了解貨物最新動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從多種渠道對貨物在貿易、運輸、通關、監管區作業等各個環節的物流動態信息進行查詢跟蹤,不僅造成企業人力成本增加,而且作業效率低下。”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口岸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上線,有效解決了信息分散問題,實現橫向物流信息的查詢,為貨物的多式聯運全流程跟蹤服務奠定基礎,使得進出口企業可輕松及時地掌握最新物流動態。
該負責人介紹,該平臺的建設,通過分析各環節業務形態的作業流程、信息化現狀及數據源等方面,匯集船舶AIS、海運物流、集裝箱動態、空運物流、車輛定位等多方數據,將各環節節點關鍵數據進行梳理重構,著重從全流程物流可視化、服務專區、價格公示、政策動態、移動端、運營管理等七個方面進行建設,為企業提供了實用便捷的物流信息綜合查詢服務。
“平臺的上線提高了廈門貨運物流信息的透明度與知曉度,解決了物流信息需求與供給不對稱的問題,將物流節點信息獲知由原來的多渠道、碎片化改為體系化、一站式,由后知改為預知,增強了企業使用體驗,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助力廈門口岸通關再提速,完善綜合物流服務的無縫銜接。”廈門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首創電子貨運新模式
2019年11月15日,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和亞太示范口岸網絡運營中心舉行廈門口岸空運進出口運單電子化上線啟動儀式,此舉不僅意味著廈門實現了空運進出口數據內外雙向互聯互通,還標志著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走出關境、對接國際空港口岸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廈門近年陸續出臺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政策,大力壓縮口岸通關時間、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取得了顯著成效。”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博生表示,其中,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該市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為企業提供跨境貿易全流程一站式公共服務。
2017年,廈門成為全國第二個加入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APMEN)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海運物流可視化、智能優惠關稅系統和電子原產地證等試點項目的建設和推廣。去年6月,雙方合作啟動廈門口岸空運進口運單電子化試點,在全國首創了“單一窗口 空運物流”模式。
按照“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要求,廈門口岸空運進口運單電子化項目充分依托了廈門“單一窗口”作為公共服務和數據交換平臺,建立端到端的全程無紙化運輸流程,實現了信息的在線共享和復用,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也為未來構建航空物流信息公共平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模式的啟動對廈門發展航空物流業、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民航強國建設和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航運發展高質量
作為全國第七、全球第十四大集裝箱強港,在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平臺上,涉及國際貿易的各類企業究竟有多少家?這從“單一窗口”平臺的企業注冊量可見一斑。截至目前,該平臺服務企業達7600家,服務個人用戶9萬人次,2020年1-3月平臺累計單證處理量超700萬票,且這三項數據還在不斷增長。
“如此之大的數據量,體現出'單一窗口'平臺的一個顯著特點--系統集成創新。”承擔建設運營工作的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企業廈門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2015年建設之初,“單一窗口”平臺由30多個政府部門參與,海關、邊檢、海事等口岸查驗單位共建,是全國參與部門最多的平臺,首要目標就是將原有口岸多部門申報受理的模式變為“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也就是“多對多”變為“多對一”。
“當這些單位在'單一窗口'平臺上連接在一起后,企業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找到所有相關業務的窗口,而且,這些窗口是電子化的。”該負責人說,這在當時是“全國率先”。
系統集成帶來的連通與支撐,產生了“全國最好”的應用效果,使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平臺持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口岸通關便利化和港口船舶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競爭力凸顯,“近期世界最大的20萬噸級集裝箱連續靠泊廈門港,這足以說明我們的國際地位。”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廈門口岸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為35.04小時和3.5小時,較2017年底壓縮66.3%和81.3%,而在沒有實施“單一窗口”的時候,進口通關時間要1-2個星期,出口最少2-3天。
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平臺也在同步發力:當前,“絲路海運”平臺與中歐(廈門)班列正在深度結合,平臺正乘著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東風,加強多式聯運要素資源歸集和統籌運營能力,打造“四個一流”的世界級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