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華為、小米相繼發布大屏幕彩電,掀起彩電市場跨界熱潮。事實上,2020年一開局,伴隨著紅米和OPPO火速加入,國內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品牌中,華為、榮耀、OPPO、小米都已進軍彩電行業。
彩電市場在紅海中苦苦掙扎時,為什么手機廠商還要加速跨界進軍彩電業?跨界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
彩電被看作智能家居入口
一直以來,彩電品牌之間的差距不大,沒有絕對的龍頭,各有特色,競爭非常激烈,讓彩電行業陷入持久“價格戰”之中。
“彩電行業實際上是家電里面最不賺錢的品類。”一位彩電行業從業人士曾向長江商報記者感嘆。
在彩電市場身陷紅海之際,卻仍有手機廠商不計成本也要進入這個賽道。去年,榮耀發布了首款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終端產品――“榮耀智慧屏”。這款產品的發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手機廠商也不甘寂寞,紛紛將智能電視提上戰略性位置。
去年,OPPO副總裁、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總裁劉波正式公開了OPPO的電視計劃。并大方透露:在家庭場景,OPPO將進入智能電視行業;此外,一加首款智能電視One Plus TV也緊隨發布,帶了即時通訊和智能家電控制的功能;小米也發布Redmi首款智能電視,這款電視為70英寸,主打大屏和智能系統;OPPO首款智能電視也在2020年發布。至此,華為、小米、OPPO、和vivo四大國內手機廠商都紛紛進入電視行業。
有意思的是,手機廠商跨界進入的市場不僅競爭激烈,且市場規模連年下跌。根據奧維云網發布的《2019中國彩電市場總結報告》,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進一步收縮,全年零售量4613萬臺,同比下降3.3%;零售額1262億元,同比下降5.8%。如此,手機廠商們們為何還“擠破頭”進軍?
在這些品牌看來,電視不再是硬件,而是入口。與彩電市場的出貨量相比,手機出貨量同樣遇到天花板。IDC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5%。在智能手機市場持續縮緊的情況下,國內手機品牌進軍電視領域,也是為尋求新的增長點。
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中,想要持續快速獲得更多的增長已非易事,但通過電視產品與手機的聯動,可以為其帶來新的使用場景和需求,實現“曲線救國”。而電視產品作為目前被認同的智能家居中的關鍵入口和交互控制中樞,也是進入智能家居生態的極佳切入點。
以小米為例,小米電視國內年出貨量超1000萬臺,成為國內首個年出貨突破1000萬臺的電視品牌;全球出貨量則達到1280萬臺,同比增長51.9%,全球排名第五。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IoT平臺已連接設備數達到2.35億(不包括手機和筆記本),同比增長55.6%,成為手機之外營收又一引擎。
兩極化產品定價再次被拉大
進入2020年,幾乎同一時間,小米和華為兩大廠商都放開價格定位,兩極化的產品定價再次被拉大。
華為智慧屏家族近期強勢亮相,X65定價為24999元,主打高端用戶;V55i低至3999元,意在瞄準低端用戶。無獨有偶,小米三款大屏齊發,高-低-中端三個層面的產品在價格的定位下一目了然。其中,涵蓋Redmi智能電視MAX 98在內的三款大屏同步在蘇寧易購(8.530, -0.03, -0.35%)首發,目前已經開通新品預售,將價位從10萬+拉到了“平民級”,刷新行業底價。
從市場需求來看,最近兩年來,電視機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尺寸大幅度上漲。55?及以上大屏電視機的銷售比重已經突破60%,而且未來還要向80?、100?,甚至更大尺寸不斷邁進。與此同時,大屏彩電價格以在不斷刷新行業邊界,為行業破局試水。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以來,電視行業價格出現兩極分化趨勢,一極持續拉低價格,一再刷新價格底線;另一極不斷拉升價格,走高技術、高品牌路線。預計兩種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持續存在。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購買能力,決定購買什么檔次的產品。”
事實上,面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大屏市場的“撕裂”逐步在價格定位層面拉開差距,這個趨勢進入2020年后已然成為一個品牌的戰略趨勢。隨著電視機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尺寸大幅度上漲,電視機在家庭的地位,已經不是一臺機器,而是成為一塊可以吸引家庭用戶的智慧大屏,以此完善各自品牌IOT戰略生態布局。
手機品牌以刷新行業價格邊界的態勢,強勢加速進軍互聯網電視,對行業格局有何影響?分析認為,隨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家居成為這幾年國內非常火熱的概念,家庭電器智能化、聯網化成為趨勢,技術革新就意味著行業洗牌,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也按捺不住進軍家電行業。
不過,從目前來看,后入場的手機企業進軍彩電業,就是尋找第二賽道和市場退路,很難改變彩電業現狀。劉步塵也表示:“雖然不斷有新的手機品牌進入互聯萬電視領域,但真正能在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行業產生影響的手機品牌,我認為只有小米和華為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