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對電商的盼望越來越強烈,但電商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氣候!
經銷商為什么對電商的發展充滿期待?
電商對傳統門店生意確實存在擠壓,特別是中低端照明燈具市場,受電商影響越來越深。傳統生意越來越難做,經銷商不知道何時是頭。他們感覺到電商對自己或周圍人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風口越來越近,必須關注和切入。EDS幾次千人大活動,對廠家刺激很大。 他們在思考,EDS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號召力?其實,不是EDS的號召力大,是互聯網風口的號召力大!既然電商風口很明顯,為什么現實效果卻又那么不盡如人意呢?
它的瓶頸究竟在哪里?該怎么突破?
照明燈飾行業電商目前的瓶頸在于,實體與電商的博弈中,廠家不愿意放棄傳統實體生意孤擲一注發展電商,最多只想求得二者之間的一種平衡。如果不得不選擇,多數傳統渠道走得好的廠家不得不選擇放棄電商。為什么?因為傳統生意的現實利益大過電商,所以他們必須這樣選擇,否則得不償失。但經銷商不是這樣。他們每天面對電商對他們市場份額的蠶食,不得不高度重視電商的力量。但經銷商也處于二難境地。一是他們并不甘心放棄傳統市場份額,二是他們不愿意接受電商那么低的利潤,也不想所有燈具價格那么透明。因此,這注定是一場拉鋸戰。面對這么劇烈的博弈,只有三種結果:不是傳統壓倒電商,就是電商壓倒傳統,或者平分秋色。
會不會有一種融合模式?
這種融合模式也是有的,那就是OTO+連鎖+服務商。
在電商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問題始終困惑著行業:廠家的電商究竟該對誰做生意?經銷商?消費者?經銷商的電商究竟該對誰做生意?專業買家?設計師?水電工?還是消費者?
運營平臺究竟該對誰做生意?廠家?經銷商?消費者?政府?產業?現在對誰做生意?不久的將來該對誰做生意?歸根結締該對誰做生意?最后一公里是什么?體驗?物流?服務(安裝、維修、清洗)?怎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怎么解決服務和配套的問題?我曾經多次講過,照明燈飾行業電商的現狀:只是一種生存狀態,一種謀生手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賺錢的生意。
什么時候可以規模化賺錢?
什么時候出現超級平臺,讓多數經營者實現貨如輪轉,財源滾滾了,什么時候就是大生意,就可以規模化賺錢了。如果要規模化賺錢,它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它的模式是什么?它的路徑是什么?它的方法又是什么?
這樣的平臺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首先,平臺必須是真正的平臺,你不能自己是某一廠家,自己是某一商家,而是平臺投資者和建設者。其次,平臺要有足夠的承載功能,包括平臺要足夠大,團隊要足夠專業,資源要足夠多,技術后臺和系統保障要足夠有力,平臺要有足夠的交易功能、傳播張力和資金投入。誰具備這樣的功能,誰就是當然的王者!從平臺運營的角度來講,B2B主要是要撬動廠家和商家,對廠家和商家的壟斷至關重要;o2o也是要撬動廠家和商家,但對消費者的引流至關重要。
目前電商的機會點是什么?
廠家認識到,不做電商不行了;電商可以賺大錢的傳說越來越兇猛;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足夠優秀的廠家還沒有傳統渠道。所以,對于照明燈飾行業的電商:今天是個夾縫與風口并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