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的走市場、訪商戶、看展會、逛各個城市的建材市場和購物中心,最深刻的感受是,這些年的消費,越來越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沒有主流,都是潮流。
為愛買單,成為了新時代消費群體的標配。一邊哀哀的吐槽買了只能“吃土”,一邊毫不手軟的將“種草的東東”收入囊中,一邊瞄著另一個“心頭好”蠢蠢欲動。
星巴克的限量版貓爪杯,你可以說是智商稅,也可以說是拔草;網紅植物、網紅水果、網紅擺件、網紅家具、網紅打卡地,一波波的層出不窮,你方唱罷我登場。
當蘋果手機的一枝獨秀,早已成了過往;當中產階級,也能享受私人訂制的待遇。曾經的某一個品類,在市場上,占據半壁江山的盛況,也就很難再重現了。
對于燈飾來說,流行的風向變變變,每一波潮流,都會有一些些沉淀,與傳統的經典分庭抗禮,不斷擴大著客戶的選擇區間,也消解著每一個品類的市場份額。
上一代的消費者,喜歡買一模一樣;這一代的消費者,最不喜歡跟身邊的人撞款;設計感,是勾引客戶的利器,如果品質不錯,價格再優惠一點,那就是“天仙”。
所以,大家會看到,在華藝廣場開業的時候,曾爆過一把的現代燈,這一次卷土重來;唯一的區別是,從狹義的現代燈領域,跨入了廣義的現代燈門檻。
買燈,是剛需;買誰的燈,卻是謎題;買什么樣的燈,消費者比你們還迷;大品牌,以規模砸市場,流量是前提;小品牌,明確勾搭誰,才是硬道理。
經銷商,讀幾頁設計,鉆研一下軟裝,給自己充充電,給門店化化妝,千萬不要傻乎乎的指望廠家,企業們比你還忙,而且它們是通用版,你必須要“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