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桃始華
二候倉庚鳴
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的來源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春雷驚百蟲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一歲十二個月建,每月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各地氣候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于每年公歷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驚蟄節氣后,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天氣回暖較快。“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南方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區也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漸次展開。
打造商業的媒介,架設溝通的橋梁;專業情景照明設計,延伸燈飾資訊視野,傳播今登企業文化,為所有關注與支持今登事業的人們提供及時、便利、全新、貼心、愉悅的服務。今登視界——照亮您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