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的科技圈,蘋果是最耀眼的明星。自從蘋果在去年9月發布Apple Watch以來,國內外的目光一直環繞在這枚6平方厘米的方形奢侈品上,任何有關于此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科技發燒友的神經,更有分析人士認為Apple Watch的出貨量將占到今年可穿戴市場總出貨量的55%。
消費電子產品上一次達到類似現象級的曝光度還得追溯到五年前iPhone 4的發布。在iPhone 4的“幫助”下,國內山寨智能手機借勢起飛。借助于聯發科一體式芯片解決方案和蘋果手機的設計語言,中國山寨之名響徹世界。然而好景不長,自主專利的稀缺、手機市場前瞻性規劃的錯誤判斷以及高端研發人才的流失成了山寨智能手機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國內資本雄厚的IT公司的先后涌入,成為壓倒山寨廠商的最后一根稻草。破產還是回歸老本行--代工?成了當時山寨廠商面臨的兩個選擇。
伴隨著Apple Watch的發售,5年前的舊時光仿佛又回來了。在中國的“寨都”深圳,如果細心尋找,就不難發現這里集中了大批仿造明星智能手表、手環的產品,不管是***的Misfit Shine、Fitbit,還是國內的小米手環,都能找到接近1:1的仿制品。智能手表則是MTK方案Android系統,無論是MOTO 360還是大熱的Apple Watch,各種細微差別的產品花樣繁多,甚至Apple Watch的數碼表冠和背面的傳感器造型,都得到了保留。
但是功能完全是另一回事,系統是基于Android,而大多數手表是直接使用MTK的原手機芯片方案;做工也讓人不敢恭維,大部分采用的是塑料噴漆處理,雖然外形和Apple Watch一樣,但本身完全是云泥之別。
可以看到,在5年之后,曾經在MTK山寨機盛行時的問題到現在仍然沒有解決。國內可穿戴產業的阿喀琉斯之踵依舊存在。
上下游產業鏈協同
一個產品的最終成型絕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夠決定的,需要全產業鏈的相互協同。而由于尺寸限制,可穿戴所涉及到的產業類別更加復雜,包括電子元器件、材料、系統、軟件、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電池的續航能力、外觀設計及精細制造等環節。
這些環節對最終的用戶體驗都至關重要,木桶中的盛水量多寡永遠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哪怕在外觀和交互上無可挑剔,一款需要一天三沖的智能手表是不會俘獲消費者的。同時,這也給整機制造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了解芯片、傳感器等至關重要的部件,而且需要關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產品材質、觸感、舒適度等。
在將于2015年4月23日-25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以“技術,讓生活更精彩”為核心理念,以“創新驅動發展,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貿易”為主題的第三屆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簡稱上交會)上,將匯聚50余家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值得注意的是,當今可穿戴設備領軍互聯網企業:谷歌和微軟也將亮相上交會未來科技專區,屆時將會為我們帶來可穿戴最前沿的科學技術。
受限的國內市場
由于國內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國內的廠商很容易滿足于在家門口獲取的勝利。但是在日趨全球化的今天,這種地緣優勢難以長存,本月Pebble、Withings、Apple Watch相繼入華,給市場一個強烈的暗示:***品牌來收割國內智能硬件市場了。
另一方面,位于可穿戴的產業鏈上游的巨頭都不是中國本土公司,國內廠商需要緊跟國際脈絡,不斷了解新鮮技術和想法,才能在越來越惡劣的競爭環境下生存。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在本屆上交會上,將會亮相大量來自國外的電子行業參展商,將大大有助于國內廠家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前沿技術。
薄弱的研發力量
山寨手機的衰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山寨廠商缺少高端的研究人才,千篇一律的模仿只會加速行業的衰敗。受國家鼓勵大學生以及高校科研人員自主創業政策的影響,國內各大高校已經加大了對于科研項目支持力度,可穿戴廠商可以借此與國內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且加強人才招聘和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
國內的IT廠商要想在物聯網占據一席之地,可穿戴設備將是必經之路。隨著國外明星產品強勢入駐,國內的可穿戴行業卻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即將在本月23號舉辦的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對于國內的可穿戴產業而言,就相當于一針強心劑,將有效地激發國內廠家自身的發展潛力,并借由這一平臺,參展商與觀展商得以分享全球的技術和產品資源,隨著國內可穿戴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相信國內可穿戴產業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