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內電工行業的發展歷史,“山寨”產品似乎就沒有離開過,阻礙整個電工電氣行業的發展之路。要想徹底斷絕“山寨”產品的市場,電工電氣企業和消費者必須聯合起來,抵制假冒產品,還電工電氣市場一片潔凈的秩序。
企業聯合執法部門 對山寨電工電氣產品零容忍
國內假冒山寨產品橫行,電工電氣行業成為了一重災區。市面上電工電氣企業越來越多,競爭也愈演愈烈,加上互聯網電商發展的催化,各大品牌電工電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假挑戰。許多小企業、作坊通過假冒或仿冒他人商標及產品、盜用他人企業字號打擦邊球等搭品牌便車的非法手段,來混淆視聽,蒙蔽、欺騙消費者,從而賺取非法利益。
在山寨橫行的市場環境中,有些電工電氣企業在遇到假冒問題的時候各出奇招,聯合專業打假公司、工商及公安部門,掀起打假戰役。借助專業打假團隊的力量,在全國展開市場摸排,在工商及經偵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打擊了制假窩點及銷假網點,品牌打假初見成效。電工電氣企業只有重視起來,才能還行業一片清潔。
隱性消費難斷 消費者維權意識需加強
消費者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商家虛假宣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傍名牌等欺騙方式誘導消費者作出錯誤的選擇。還有的商家在提供售后服務時以各種方式要求消費者額外支付費用, 強制消費現象較為嚴重。此外,有的商家忽視對消費者的售后保障,導致產品在安裝、更換及維修過程中爭議不斷。
消費者往往缺少購買經驗或對產品不了解,如果商家惡意提供虛假信息使消費者作出錯誤選擇的,可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還貨款并賠償三倍損失,即俗稱的退一賠三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電工電氣產品時,應與商家提前確認好消費的具體項目、內容、金額,避免一些隱性消費或強制消費項目的存在。購買時,認真閱讀商家提供的合同并予以明確,防止在履約過程中出現材質不符、貨不對樣、以次充好等問題時空口無憑,對于不合理的條款應要求商家給出解釋或者修改。
現今,假冒、仿冒電工電氣產品的出現不僅讓生產、銷售正牌產品的商家產品銷量下降,品牌形象嚴重受損。與此同時,許多消費者也成了直接的受害者,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唯有企業重視,消費者配合,才能杜絕山寨真正還電工電氣行業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