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1995年退役的喬丹重返NBA帶領芝加哥公牛隊取得了13勝4負的成績。而遠在浙江的慈溪,也有一只“公牛”,闖入了一個極不起眼的插座行業。公牛集團創始人阮立平正是抓住插座行業安全隱患的痛點,以安全可靠為主打特征,一步步走到沖刺IPO上市的階段。
如今,公牛在插座行業的地位幾乎不可撼動。2018年9月28日,證監會披露了公牛集團遞交的招股書,這個23年前誕生的插座小作坊,如今搭乘互聯網班車,抓住A股上市的機會。
2017年公牛的轉換器市場占有率超過60%。有品牌度和銷售額雙雙加持,公牛估值也一路走高,按照此次公開發行募資額48.86億元對應10%股權來看,若成功上市,公牛電器整體估值可達到488.6億元,接近500億元。一只小小的插座,竟然催生出了500億市值的企業,而如今上市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或許是為了改善公牛的業務結構,也或許是為了改變家族股權獨大的局面。本次上市前夕,高瓴等火速入股公牛。2017年12月4日,阮立平、阮學平與高瓴道盈、曉舟投資等7家投資公司和1個自然人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高瓴以8億元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份。按照此次交易估算,公牛集團估值已經達到了358億元,若以當年公牛的凈利潤計算,市盈率為27.86倍,與A股上市的消費股估值相差不大。
此次雖未披露雙方合作原因,但觀察高瓴的投資風格和邏輯,一方面手握互聯網巨頭,另一方面,高瓴還投資了不少消費類企業,這些都是行業內的頭部企業,或者擁抱創新的傳統企業,公牛集團恰好符合這兩個條件,所以,高瓴對于公牛集團的興趣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公牛集團創始股東來說,公牛集團為首 次引入外部資金,在此之前,公牛只有三個股東:良機實業、阮立平和阮學平。其中*大股東良機實業,也是由阮立平和阮學平控制,兩人分別持有其50%的股權。
同時,公牛集團還向關聯方進行采購,2017年向阮立平母親陳菊英弟弟控制的圣保龍電器、陳菊英妹妹控制的高品塑料、阮立平姐妹控制的超潤電器共采購商品數額達到3.88億元,其中與超潤電器的交易額為3.18億元。當年,公牛集團還自蔡映峰的妹妹控制的聚力勞務公司接受勞務數額為3767.63萬元。
另外還有大量與關聯方發生的租賃、資金往來、資產轉讓、專利贈與甚至股權代持等等,整個家族在公牛電器的各個業務環節都有涉及,互相之間利益往來盤根錯節。
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由于血緣關系和心理契約成本較低,容易快速抱團共同發展,但在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甚至上市,家族成員的心理或許會起變化,浙江龍盛董事長父子反目、蘭州黃河兄弟反目等等都是前車之鑒,有著比較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