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電動車行業而言,無疑是新啟程的一年。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使各行各業不斷去探索互聯網發展。對于電動車知名品牌而言,從傳統制造業不如互聯網行業,如同摸石頭過河,一切靠探索。那么電動車知名品牌在互聯網化過程中又遭遇了哪些誤區,獲取了哪些經驗呢?
一、網絡化全面發展未必行
互聯網的驅動下,近年來,網絡營銷已經成為電動車企業重要的營銷手段。不可否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調整營銷策略是明智之舉,但是,對于傳統的電動車企業來說,目前在網絡營銷這一塊還不夠成熟,如果企業過度相信網絡營銷的作用,那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重視網絡營銷是好事,但是個別電動車企業,期待值則過高。例如,有的電動車企業自身遇到了瓶頸,喜歡把網絡營銷當做“救命稻草”,希望單憑網絡營銷,就能救活自己。這種想法是有偏差的。業內人士表示,網絡營銷說白了就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只不過是借用了網絡這個新興的高科技平臺。雖然相對于傳統營銷手段來說,可能更為廉價而有效,但是絕對不是說做了網絡營銷,就能讓一個瀕臨倒閉的電動車企業起死回生。
二、用戶體驗始終是關鍵
一個電動車企業能不能夠得到良性發展,能不能在潮起潮落中“不死在沙灘上”,完全取決于這家企業是否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產品與服務是否過硬。因此,在當下,電動車企業切勿將希望完全寄托在網絡營銷上,要知道網絡營銷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傳統的營銷模式仍是電動車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將更多的心思花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
在產品質量上,近年來環保觀念深入人心,更是消費者選擇裝修時候考慮的首要標準,電動車的環保問題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電動車企業來說,環保突出在在選材方面,企業應該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環保標準,確保真正的環保可靠。另外,企業應該在生產過程中要做到,做工精細。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夠得到好的口碑。
在產品服務上,服務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服務是樹立企業信譽的關鍵,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希望得到的是企業廣泛而有又專業的服務,而且大部分客戶都要求企業提供這樣的良好而優質的服務,服務就是最好的營銷。在電動車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的背景下,誰能做好服務,誰就能贏得市場競爭的又一砝碼。
總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電動車企業如果連自身產品質量都無法保障,售后服務都無法讓消費者滿意的話,很難在品牌之林中脫穎而出。電動車企業不應該全依靠網絡去化解銷售難題,也要注意用戶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