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品從1996年面市以來,經過10余年時間的發展,電動車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工藝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電動車核心技術已突破,其技術水平能基本滿足消費需求。但電動車產業的整體產品水平仍然低下,具有強大產品力的企業很少。
1、電動車企業對于產品開發的主導能力弱。電動車的構成,主要由兩大核心要素,其一是電動車的外觀形象,其二是電動車的結構與性能。就目前中國電動車整車企業而言,這些核心要素都是由相關的配套廠商在做,電動車整車企業投入很少。因而,電動車整車企業難以在技術上有突破,大多充當裝配的角色。
2、電動車產品市場同質化嚴重。由于電動車整車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限,真正推動電動車產品與技術進步,大多是專業的配套廠家,而配套廠家的各種新技術與新的車型,是向市場公開售賣的,因而導致電動車產業產品千篇一律,產品難以行成差異化。
3、電動車產品關鍵技術沒有突破性進展。決定電動車最核心的技術問題近幾年來,沒有重大的突破,比如電池重量問題,電機的穩定性、整車的重量等關鍵問題上沒有取得突顯著進展。
4、電動車產品整體品質水平低。電動車返修率較高,產品的可靠性與一致性還沒不夠好,而相應的售后服務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5、產品競爭形態表現以價格為基本手段。由于電動車行業整合能力較弱,行業內資本不足,整體競爭形態仍然表現為價格的競爭。而沒有在以產品為核心的基本面上展開競爭,導致企業競爭充分但對行業的發展推動力嚴重不足。
6、電動車整車企業產品策劃水平低下。電動車在營銷活動的面上,大多是基于品牌推廣與終端促銷兩個方面,而對于產品層上的整合包裝表現并不明顯,產品買點不足,或者買點的推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