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的電動車行業來看,行業內外總是唏噓不已。我國電動車總銷量繼續下滑,使得整個行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眾多企業都在苦思冥想如何從這一困境中脫離出來,甚至逆勢增長,他們抓住當下熱點,借勢而進。而其中產品問題會是最受企業關注的方面,畢竟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銷售,“產品為王”這一理念不無道理。
在電動車這個傳統的行業中,當自身銷量受到瓶頸時,企業就會迅速地作出調整,而這一調整更多的表現在產品上。而這一點又可以再次延伸開去:在外觀上做文章,烤漆、貼花都相當華麗,引人入勝,更能吸引年輕消費者;在產品功能上做文章,完善整車功能,防滑、防盜防漏電;在產品性能上做文章,改進控制器質量、提升動力、提高騎行舒適性……
順勢而為,才能逆勢而上。“不在改革中爆發,就在改革中滅亡,”這似乎成了一個真理,也是企業升級時的自我激勵。改革并不是高談闊論吹牛皮,也不是用幾句話能說完,而是要有方向,這一方向就需要緊密結合自己的產品,且不能南轅北轍,否則定將得不償失。
我相信,不管從什么方面改進,其出發點都是相同的,就是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兩輪、三輪、四輪,簡易、豪華、電摩等都分別適應不同的消費著人群,而企業需要做的便是用自己的產品從各方面入手盡可能地說服消費者,這才是重中之重,這才是能夠掌控自身發展之路的根本,將生命線牢牢攥在手里,獲得主動權。
當下互聯網興盛,眾多行業都借用互聯網的便捷和高端,使自己的產品融入互聯網的高端事物,形成互聯網+,而電動車行業則很好地將電動車與移動端或者互聯網相結合,此時最能吸引消費者,然后穩固并擴大市場。這一模式堪稱行業的一大“智慧”,而這一“智慧”必然是擴大銷量的利器,畢竟越高端的產品,百姓越喜歡。
就拿比德文作為一個例子,其研發的智慧系統,從1.0到2.0,再到最近提出的3.0,經過了一系列改進,智慧系統的優勢在于迎合了消費者的口味,在手機作為當下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極大方便了使用者對整車的控制與駕馭,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者車輛丟失、被盜、損壞等的痛點,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才是真正的出口。
新產品的研發的前提是需要有準確的定位和方向,是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如果某新產品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這樣的新品才是真正能站住腳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