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為節水灌溉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勞動力價格的提升與農業灌溉用水量的短缺,使得節水灌溉省工節水的優勢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土地托管等規模化集約經營模式也助推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節水灌溉行業未來的方向,目前在全國各地都在推廣節水灌溉,建設高標準農田、灌區改造等,然而,由于技術、監管、設備以及后續費用等問題制約,節水灌溉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1
節能灌溉應迎合潮流,必須把節水灌溉向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推動。
事實上,集成信號傳輸技術、控制技術,創制完善灌溉決策控制理論與技術已經在現代農業中應用,比如,優化首部、管道、過濾器、電磁閥、配水器等關鍵部件,應用工程控制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開展集成創新,形成多要素一體化的智能灌溉技術系統,實現水、肥、藥智能化精準施用。
未來如何讓新科技助力節水灌溉會快速發展?
首先企業要海納百川,多技融合。除了技術創新方面,節水灌溉設備涉及的范圍很大,有不少是通用的建筑材料和機電設備,也有一定的專用設備,現代化的高效節水灌溉不僅需要精準灌溉專用設備,也需要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設備或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創制這些專用設備的重要方法,還需應用新技術,改善長流道灌水器的結構,解決管網與灌水器的泥沙沉積堵塞問題;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研發空天地一體的監測與預報技術,創制實時在線監測水肥濃度的電子設備以及水肥耦合的精準灌溉施肥制度等。
其次要多方主體一起發力。企業目前正成為產品設備創制、規模化生產、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主體。企業也應聯合高校科研單位技術力量,聯合行業協會、創新中心、研發中心等社會組織,在節水灌溉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政府主管部門在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建立建全有關質量認證工作,更加重視市場投融資機制,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理維護機制的構建、評估,提高政府、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保障節水灌溉工程社會環境效益的實現,引導企業公平競爭。
可以預見,節水灌溉正朝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方向發展,灌溉技術將不斷出現多學科交叉、各種單項技術互相滲透等特征。
未來,傳統灌溉將不斷融入生物、計算機、電子信息、高分子材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學科的高新技術知識,并在農業生產中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