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審美,就要先從美學談起。就美學研究的內容來說,美學首先要研究的是現實存在的美,即現實美。現實美既是美感的基礎,又是藝術美的源泉。現實美包括自然美與社會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或自然界中的美。客觀存在于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和現象,稱為自然美。社會美即指社會生活中的美或社會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或現象。
自然美
家具作為一種實用工藝,具有實用因素與審美因素相統一的特點;由于實用性對審美因素的制約,實用工藝的藝術語言主要是造型,而造型的塑造受材料的制約。可以說創造家具的美應該因材制宜,因材而異。
家具的自然美按照其定義來說,一般是指家具不加裝飾,不刻意人為的本身自然的美,多為家具材料的自然美。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余者不受飾也,至質至美”的藝術傳統。強調天然材質的審美格調,正是江南文人長期津津樂道的“以醇古風流”為根本目的的追求。
硬木是中國古家具對所采用的各類優質木材的統稱,常見的有紫檀、花梨、黃花梨、酸枝、鐵梨、烏木、雞翅木等,主要生長于南洋與中國南方一帶。進入中國以后,這些熱帶木材很快就被蓬勃發展的家具制造業所吸收。硬木的優點,首先是紋理、色彩的自然美,如黃花梨、鐵梨木等色澤美麗,紫檀、烏木則沉穩莊重,癭木還可天成山水自然之景;其次是木性穩定,加工性能好,拋光面光潔,耐久性強。用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多利用木質本身的自然色彩,很少雕刻花紋。家具的邊角處多刻出線條,既增加了美觀效果,又不破壞木質紋理的自然特點。這些特點都構成了家具自然美的因素。
木材種類不同,其相應的自然美也不同。如紫檀多呈紫黑色,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家具。顏色由淺黃到紫赤,一般用此木做的家具通體光素,不加雕飾。雞翅木較紫檀、花梨更為奇缺。據《格古要論》介紹:“雞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內有蟹爪紋,一半純黑色,如烏木。”由于雞翅木木質紋理另具特色,匠師們在制作家具時反復衡量每一塊木料,盡可能把紋理整潔和色彩優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優美的造型加以色彩古艷的木紋,這樣的自然美能使家具增添濃厚的藝術韻味。
社會美
中國古典家具作為人類勞動的結晶,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當時的 政治 、 經濟 、宗教、風俗習慣等決定了家具的內涵與造型;另一方面家具也是文化的見證和縮影,它是一種生活方式,蘊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因此家具審美中社會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社會,其社會因素、地域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都有其特點,因此所形成的審美觀念也各不相同,家具的社會美當然也隨之變更。
商代是一個崇拜巫術美的時代 ,因此商代的青銅家具,造型上運用對稱、規整的格式和安定、莊重的直線,體現一種神秘的美、凝重的美。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一時期的家具集當時科學技術、 哲學 、藝術之大成,反映出當時的文化內涵,雖然原始簡單,但是卻充滿著一種激情美、浪漫美、人生美。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塌為中心。與先秦世道比,最大的特點是禮教含義退卻,使用功能增強。“非壯麗無以重威”作為整個時代的審美觀念,因而漢代的家具,整體上具有一種氣勢美、壯麗美。
唐代江山一統的局面給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初唐時蓬勃的進取精神和恢弘遠大的理想都是在長久壓抑之后一種熱情的迸發。在這種文化狀態下,追求雍容大度、華貴富麗的審美觀念以及中西藝術的兼容并蓄,使唐代的家具體現出華麗的美、豐滿的美和多元化的美。宋明理學 ,給宋代和明代的審美觀念都帶來廣泛 影響 。但在審美特色上還各有不同,宋代家具,是一種清淡的美、含蓄的美,而明代的家具,則有一種成熟的美、精致的美。
清初之時,盡管在家具上的創新不多,但在開國之初,統治者以既開明又保守的姿態面對一切,體現在家具上就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征;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體現在家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總的來說,清代隨著統治階級從強盛走向衰落,審美觀念也和家具一樣,在珠光寶氣、繁縟堆砌的后面,暴露出一種畸形的、病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