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歷史與文化最悠久的國家,勤勞智慧的祖先給我們這一代留下了絢麗多姿的文化藝術遺產。家具藝術這一門類經過我們的祖先上千年的勞動創造,不斷的變化與改良,到了明代家具所蘊含的文化與藝術堪稱進入了完美的成熟時段,著實令世人嘆服!
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它都屬于世界文化整體的一部分,而各自的特點也可以交相輝映與彼此影響。中國家具藝術的成就對世界家具藝術產生著重大影響,是珍貴的家具設計文化資源,國外一些著名設計師都非常重視對中國明式家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鑒。在國外的許多博物館里不難找到中國明代家具的珍品,可見中國明代家具在世界家具體系所占有的顯赫與重要的地位。
當我們在贊賞祖先為我們留下這珍貴的文化遺產的同時,作為在此領域的設計師就更有必要去了解明代家具設計上的完美與神韻—實際上凸現了因明代文人參與設計而蘊含著的文化特點和內涵。因此明代的家具在設計造型、制作工藝、圖紋裝飾上都透徹著濃郁的學究氣息。
今天我國已把明代家具的制作技藝列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來進行弘揚與保護。面對這一文化遺產該如何去傳承與保護的課題,我們應看到,這絕非只是一種形式上模仿前人藝術表現的簡單行為。
我十分認同著名古典家具研究專家胡德生先生的觀點:“對于家具尤其是古典家具的創新問題,雖然是發展思路,但是創新一定要在吃透了明清家具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如果一知半解就去創新,往往就會出問題,導致許多不遵循原來工藝、風格的家具幾年就壞。因此,做家具前要先收藏家具,要研究家具,要多看、多比,把它吃透。”
由于家具主要是使用性的器具,容易受到氣候、濕度、搬動、使用等外在復雜因素影響,其保存的時間都不會很久,不會似瓷器那樣只要不打碎就會很好的保存其造型與光澤。江南一句俗話謂“木不成古”,可見今天我們在書上的圖片中能看到的僅是明代家具留存現世中為數少之又少的珍品。而想到這里我又不得不說,今天我們這一代難道就只會對著書中的圖片去仿制就滿足了嗎?我想如是這樣,那我們這一代還能說是在研究與傳承這一事業的專業設計師嗎?都知學中國畫時有個臨摹學習階段,臨摹時學到的基本功只是為以后創作鋪底。而我們古典家具的所謂設計,卻往往停留在按書本上的圖片進行抄襲。走遍全國大江南北的古典家具市場,我們看了市場內展示的所謂“明清家具”款式后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都是從書本的圖片中走出來的家具仿制品,設計師的創意在這里顯得十分的吝嗇。”換言之這根本就談不上設計而只能歸類于臨摹。
明清家具市場這一蘊含文化與藝術的特定場所,幾乎已與大型的超市賣場劃上了等號,走了一家就沒必要再走第二家了——因為都一樣。而目前這不容樂觀的現況對我們這一代從事此專業的設計師來講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作為從事中國古典家具設計的專業人員,必須注重古典文化與藝術方面的研究,對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家具文化與藝術進行全面的了解。把握住了那個時期的脈搏與特性,溶入設計師對古典家具所傾注的研究成果,我想一定能夠把在歷史中曾經存在過,今已逝去而無蹤影的成千上萬個款式的古典家具,通過我們設計師的智慧——復原到現代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