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紅木市場貫穿2014一年的跌跌不休的勢頭不減。從2013年的高歌猛進,到2014年的一路暴跌,紅木價格調整來得如此猛烈,讓業內始料未及。邁入2015年,開始出現“崩盤”說法。
三寶太監的壓艙木
據說,紅木家具的發端可以追溯到明朝1405年開始的三寶太監鄭和的七下西洋。當年鄭和曾到過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印度和非洲東海岸,帶去的是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帶回來的主要就是紅木,因為紅木分量重,正好做壓艙之用。
在宋、元及明初,中國的家具用的是榆木、松木、櫸木、楠木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和當今歐美家具的用材相似。自從鄭和帶回了諸如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刀木之類的紅木,一些能工巧匠用這些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制造出較前代更堅固、更美觀、更實用的家具,明清家具制造業由此空前繁榮。
據考證,鄭和下西洋還促進了明清紅木家具地域風格的形成。蘇州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紅木亦由蘇州上岸,從傳世家具實物以及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到,明式家具的產生和發展以蘇州為中心,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只有蘇州的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最負盛名。
紅木家具的主要材質為黃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烏木和雞翅木,因其材質堅硬緊密、紋理華美、色澤厚重幽雅,通稱“紅木”。“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 梨紫檀”,明清兩代,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和大紅酸枝被稱為“三大貢木”。 最貴的是海南黃花梨,其后是越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和紅酸枝。
明清兩代是紅木家具的黃金時代。據介紹,中國古典家具中最具升值潛力的有兩類:一類是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明式家具,木質一般為黃花梨;另一類是乾隆時期的清式宮廷家具,木質一般是紫檀。這兩類家具目前存世總量不超過一萬件,拍賣價格經常過千萬。
黃花梨又稱“降壓木”,《本草綱目》中叫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壓、血脂,做枕頭可舒筋活血。黃花梨極易成活,但極難成材,一棵碗口粗的樹可用材僅搟面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上千年。其中海南黃花梨最被推崇,在明朝深受皇家鐘愛,引為時尚,大量原木被運往京城,做成線條簡明的“明式家具”流傳至今,成為后世不可逾越的一個標桿。紫檀木生長更慢,每百年才長粗3厘米,它和黃花梨一樣,應力小,俗稱脾氣小,不易變形,尤其適合制作家具。
明清古典紅木家具的名貴,貴在原木的珍稀,更貴在巧奪天工的工藝。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中總結紅木家具工藝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紅木家具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收藏和投資的價值所在,紅木家具被稱為人文家具、藝術家具。
國際貿易公約引發的豪賭
2013年6月份《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正式生效,7種紅木樹種進出口受到限制,交趾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盧氏黑黃檀等原屬于三級瀕危樹種的木材,升級為二級瀕危物種。俗稱小葉紫檀的檀香紫檀、俗稱老撾大紅酸枝的交趾黃檀、俗稱大葉紫檀的盧氏黑黃檀和微凹黃檀都是常見的紅木制品原料,而小葉紫檀與大紅酸枝都是紅木的主力品種,原料限制交易后,價格自然會漲。
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收緊紅木等木材的出口,貨源供應緊張,引來民間資本的豪賭,成為游資炒作的題材,價格不斷飆升。
到當年8月份,以大紅酸枝為首,包括一些非洲的中低端木材、大葉紫檀等價格一下子漲了50%左右。就連南美紅酸枝微凹黃檀、馬達加斯加的盧氏黑黃檀、非洲黃花梨,價格也都水漲船高。2013年被稱為紅木生意的大年。
經歷2013年的大漲后,2014年紅木進入調整期,出現量價齊跌的趨勢。主流的紅酸枝,價格較年初下調10%-20%,紅木原材料普遍跌了20%-30%。尤以緬甸花梨為甚,緬甸花梨的價格2013年從每噸1萬暴漲到3萬,現在又跌回1萬。
業內人士分析,2013年的大漲,是因為很多木材廠商都在搶購緬甸花梨和中低端材料,短時間內把原材料的價格炒起來,寅吃卯糧,透支了后面幾年的價格空間。
紅木原料的下跌使紅木家具廠商高位套牢。高價買來木料,而市場對紅木家具的認可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加之宏觀經濟大環境的不利,紅木家具有價無市。進入2015年,不斷傳來紅木家具廠商關門倒閉的消息。
亂象叢生的市場亟待整理
野蠻生長的紅木家具市場亂象叢生,市場退潮之后,種種弊端漸漸凸顯。據業內人士介紹,紅木家具市場主要有兩種作假:一是材質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二是工藝上粗制濫造。
一些造假者在材質上做手腳,以假亂真。因為花梨木資源少,就從云南、緬甸等地進一些雜木,顏色、花紋肌理與花梨木十分接近,經過后期制作,上漆后幾能亂真。
以次充好的現象在廣東更為普遍,例如以越南黃花梨冒充海南黃花梨,用鐵木豆冒充酸枝,用草花梨木冒充酸枝木,用非洲雞翅木冒充緬甸雞翅木。
由于國家家具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只能根據國家紅木標準做切片鑒定,只能鑒定樹種,不能鑒定產地,產地假冒大行其道。
另外一種以次充好則用小料充大料,以酸枝為例,大料與小料的原料價格相差9倍。
專家提醒,碎料上釘的紅木家具不要買。
中山、江門一些工廠的紅木家具,做工非常粗糙,多是邊角料拼湊而成。紅木家具本來只能用卯榫結構,如果用碎料,只能上釘子。這樣的家具以后即使按原料價格賣都沒廠家愿意回收。
還有些廠家是在工藝上造假。據專家介紹,好的紅木家具只能“打蠟”不能“上漆”,但很多紅木家具必須“上漆”。因為缺乏高水準的烘干設備和工藝,原 料烘干效果不好,只能通過上漆來掩蓋缺陷。目前國標允許使用少量 “白邊”,即木材的邊材,價廉但容易變形,很多商家就在看不見的部位摻“白邊”。
很多所謂的紅木家具不是按照傳統的工藝,以嚴格的比例尺寸和卯榫結構來制作,而用膠水粘貼和金屬連接,過上五六年,木頭和金屬就會互相排斥分離。現在很多買家帶著吸鐵石去檢測紅木家具,因為用考究的工藝做出來的紅木家具不會有鐵釘。
什么樣的紅木家具有投資價值?“除了明清古典正品,紅木家具可以家用,但不適合用來投資。”業內資深人士如是說。一則,原木經過躉貨商爆炒,價格虛 高。二則,鑒別難度大,資深行家都難免看走眼,新入行的投資者很難買到貨真價實的紅木家具。三則,如果不是“圈內人”,紅木家具沒渠道脫手,變現并不容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