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因其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深受各個層次的人喜愛,但2010年12月5號央視《質量報告》出來以后,在消費者心里刮起了一陣不安颶風,何為紅木中的白皮?怎樣鑒別紅木家具中的白皮合理與否?這都成了消費者心中亟待解決的疑惑。
簡而言之,木材包括“白皮”和“心材”兩部。“白皮”是木材上的白色部分,紅木界的行話,又稱“白邊”,學名叫“邊材”:從木材的橫斷面看,中間深色部分叫做“心材”,外面圍繞著心材的發白部分叫做“白皮”。白皮是為樹木輸送營養的部分,與心材相比密度小、抗壓力低,它富含營養成分,容易被蟲子蛀蝕。家具的表面和主體結構,如果帶有白皮,若干年后就會被蟲子蛀蝕,這不僅會影響紅木家具的美感,還將影響家具牢固性和使用壽命。
事實上,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國家質監部門也是許可的。“在紅木家具的非受重面比如一些隱藏部位使用不超過10%的白皮,這一方面是為了節省資源,如果為了一塊白皮把整段紅木鋸掉,肯定會浪費資源;另一方面,在家具的底板、背板、擋板、頂板等隱藏部位使用,也不會影響到紅家具的美觀和質量。這可能就是媒體宣稱的紅木行業潛規則,但是這個潛規則不僅僅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我們的傳統家具包括明代家具,它的背板幾乎沒有使用紅木材質的,99%都是用一些軟木材質比如鐵力木和杉木代替。”
但摻雜白皮和以次充好絕對是兩碼事,以次充好是有些違規廠商偷換原材料概念,用價格低廉的材質冒充高昂的紅木材質,比如用越南、老撾黃花梨冒充海南黃花梨,糊弄不知情的消費者,攫取高額利潤,這是違法行為,必須堅決打擊。而如果廠家因為生產工藝等問題造成紅木家具含有白皮,含量在國家標準范圍內并且不影響質量和美觀,不能算是假冒偽劣商品。當然,這也給一些生產廠家敲響了警鐘,生產制作工藝一定要精益求精,才能讓消費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