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觀念形態,是思想的集中體現。企業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組織,也具有意識。企業的意識,實質指的是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的群體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唯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的群體意識不斷解放和創新,才能使企業獨步于天下,長勝不敗。
目前,在中國集成灶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的群體意識中,仍有諸多與時代格格不入的落后意識,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急功近利的經營意識,好大喜功的狂妄意識,與市場經濟背離的弄虛作假和過度投機意識,對政治資本的偏好意識等。如果企業面對這些落后意識,抱守殘缺,企業的一切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不創新,就滅亡。
問題是,按照改革中和改革后的中國企業的要求,中國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應當具有哪些必需具備的意識呢?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識是根本的和主要的。
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在自然界和社會中,一切的生物的生存過程都是時刻在防范危機并與危機作斗爭的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叢表象上看是優勝劣汰,但優與劣之間是可以轉換的,關鍵在于那些掌握命運的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企業能否警覺身邊已經存在的種種危機。有了危機意識,就會激勵人們奮發圖強,防微杜漸,想方設法,防患于未然,使危機不發生,即使危機發生了,也會挽狂瀾于既倒,轉危為安,保持企業的繁榮昌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反之,危機意識淡薄,或無危機意識,企業就會停滯不前,走下坡路,危機發生了,又束手無策,最終使企業陷入困境,致企業于死地。
創新意識
創新始終是一個動態的滾動發展過程。古人云:“兵無常態,水無定形,守業必衰,創業有望。”所以,企業的創新永無休止,不能一勞永逸,淺嘗輒止。一位企業家說:“我們始終生活和工作在憂患之中,任何發明和創造以及在競爭中的勝利,至多只能高興5分鐘!”因而,作為一個明智的企業家,必須牢固樹立創新意識。當代,作為現代企業,不僅要創本企業之新、創本行業之新、創本部門之新、創本國之新,更重要的是創世界之新,只有創世界之新才是創新的最高境界。正如伏爾泰所說:“創新是時代精神,誰不具備這種精神,誰就要承擔時代的全部不幸。”
戰略意識
企業是現代社會的經濟細胞。在當代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企業家有無戰略或意識和戰略意識強弱,能否對企業的發展作出卓有成效的戰略安排,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古人云:“量物易長,放物宜遠。”企業家真正要想辦好一個企業,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來環境的發展變化,通過強化自身的優勢,取得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的動態平衡,最終保證企業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實現。否則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