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年初時候一度出現用工荒的困境,行業用工需求下降,家具企業急需轉型升級等對人工需求量極大。如今已是2017年,情況又如何?
“用工荒” 2017年家具企業冰火兩重天?(圖片來源于網絡)
1、型企業返崗率高,小作坊遭遇用工荒
據了解,2017年,蘇州大型家具廠工人的返崗率基本已經超過95%,有些企業甚至返崗率達到約98%。某企業負責人表示,自年初八以來,公司員工已陸續到崗,返工率也比去年高。 種種跡象是否表示著,今年就沒有用工問題呢?
記者從蘇州元和街道勞務信息發布市場了解到,今年早在大年初四便有企業要求發布招聘信息,但數量不是很多,而從初八開始,便出現了一個井噴式的增長。雖說總量不及去年那么大,但看起來也是十分緊張。那為什么企業的返工率卻那么高呢?
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大型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較少,小型作坊企業用工荒的情況較為嚴峻。
說起原因,還是2016年年底的那一輪漲價潮。海綿的瘋狂漲價帶動了各種原材料的漲價,倘若說大型企業還能憑借口碑和品牌度過難關,那小型作坊就面臨著停產與虧本。工廠接單減少,工人只能拿到保底工資,沒有加班加薪的空間,于是不少工人便從小型作坊中離職,想要在年后再尋一個好出路。
若說漲價是外因,那企業自身也定有內因。
許多大型企業為了挽留員工,增加員工歸屬感,公司每個月都會有生日會等互動活動,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人文關懷。也有的企業每年都會給返崗的員工報銷車費,對介紹朋友入職的員工也有相應的介紹費用。在勞務市場,記者還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夫妻檔的應聘者尤其受用人單位歡迎。普遍來說,夫妻檔相對穩定,離職率低,不少企業還為夫妻檔提供單獨的住宿,老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增強,自然返崗率就上來了。
這些人文關懷,自然就是大型企業的優勢,小作坊本小利薄,自然做不了這許多的福利。于是便出現一個現象,許多毫無經驗年輕人進入小作坊經過數年時間磨練學習,紛紛跳槽進大企業。于是大企業不愁招人,但是小作坊就成了大企業員工培訓的“搖籃”,幾乎每年都要換上一批人。
2、一線員工招聘難,沙發縫工尤其突出
看著密密麻麻的招聘訊息,雖然勞務市場人很多,但是招到人的單位卻十分少。雖說春節過后到人才市場找工作的人很多,但是現在許多求職者還處于觀望選擇狀態,并不急于入職。
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此次招聘, 軟體類企業人力缺口較多,實木類相對較少。據現場招聘人員介紹,軟體類企業與實木相比,規模相對較小,待遇福利較差,因此人員流動率高。
而眾多工種之中,縫工、包工、木工更是搶手貨,基本每家單位都缺上一兩個。“看的人多,真正做的人少。”不少招聘人員感慨。據當地家居從業人員介紹,年末大洗牌,大量勞動力被釋放,然而這些在傳統家具廠做了多年的熟手們,并不愿意將就一份看似不錯的工作。
“如今真正的‘熟手’,工資比白領還高。”某單位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一個熟練的縫工,不少單位愿意出5000、8000甚至10000元的薪資來招聘。此外,還有另外的計件工資,也就是企業業績好,加班加點工作,月薪過萬根本就是輕松平常的事。
現今應聘人員在年齡上,大部分都是40歲左右,20-30歲的年輕普工欠缺。少量的年輕普工到車間試工,往往做不到三個月就走了,因為忍受不住兩班倒的工作強度。這就導致了新人越來越少,而家具廠家的崗位卻需要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填,所以那些熟手就越來越吃香,工資也就越來越高。
除了工資,許多應聘者也開始注重工作環境。
張先生說道:“除了工資,他們更多的關注點是工作環境是否有粉塵、車間環境是否整潔,還有工廠位置,有沒有住宿。許多工人都是夫妻或者拖家帶口,希望能有安排住宿。”
就拿從南京趕來招聘的李先生來說,他招聘的同樣是沙發工人,可是許多人聽說是要去南京工作,就拒絕了這份工作。可以說來勞務市場三天,他并沒有招到一個合適的工人。當被問及處理方式時,李先生無奈地說:“現在畢竟多數人還在觀望,要是到后期還是招不到人,那也就只能靠提高工資來吸引了。”
3、招聘雙方齊觀望,機械化有利有弊
對于招聘難這個問題,許多家具企業也積極想辦法應對。據勞務市場負責人介紹,在勞務市場發布一個小版面的簡易廣告需要50元,而大版面是100元。如今也推出了網上招工市場,企業單位可以足不出戶,只要用手機掃描,即可在網上招人。而應聘者也能通過手機瀏覽各種崗位,更加方便快捷。
雖說招聘的渠道便捷了,可是眼下似乎對于招聘并沒有實質的作用。某單位負責人陳女士表示:“去年年底由于漲價潮,不少企業支持不下去都倒閉了。所以市面上人員還是很多的,只是現在剛過完年,他們也在觀望。所以此次招聘,我們公司并沒有對薪資做出調整,相信也是能夠招到人的。”
對于薪資漲價這個問題,不少企業也是叫苦不迭。“現在家具業的生產成本逐年上升,我們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同時員工工資又在逐年上漲,各方面壓縮利潤空間,導致盈利率也越來越低。就像去年吧,原材料突然的漲價,導致我們企業并沒有賺到錢,不虧損已經是很好了。”陳女士說道。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地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會不斷涌入,對國內機械而言,挑戰與機會并存。電子技術、數字控制技術、激光技術、微波技術以及高壓射流技術的發展,給家具機械的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帶來了新的活力,使家具機械的品種不斷增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機械化的發展,可以說暫時解了許多企業用工難的燃眉之急。
某床墊企業負責招聘的汪先生透露:“我們企業在去年就引進了數臺自動化機械,不但操作簡單安全,精準度高,效率相當于人工的十倍,可大大降低時間成本和人工勞動成本。但是怎么說呢,一部分工種可以用機器代替,但是畢竟國內機械化并沒有發展十分全面,許多工種還是需要人力,這就造成用工不均衡,也算是有利有弊吧。”
記者也隨機采訪了一些應聘人員,多數人都持觀望態度。求職者蔣先生表示:“現在剛剛過完年,也不算家具的旺季,就算上班也賺不了太多,還不如耐心地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工資肯定是希望能夠上漲的,畢竟這也算是一門技術活,肯定是隨著工齡上去而漲的,我也聯系了好幾家企業,各方面都還在對比,不急著上班。”
通過對整個勞務市場的走訪,不難看出,蘇州家具企業今年招工問題兩級分化十分嚴重,大企業不慌,返工率高,并能針對源源不斷的應聘人員作出生產優化;小企業奔忙,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局面,可以說是強者愈強,弱者淘汰,這也是行業洗牌在用工方面的顯現。同時,通過此次調查折射出蘇州地區家具行業后續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存在缺失。
總而言之,現在的家具工人已經逐漸開始關注生活質量。企業與其通過不斷招聘填補人才空缺,倒不如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給企業員工多些關懷和福利,對企業的整體發展都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