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做企業同樣。如果說前面40年的發展為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么未來幾十年我們又該往哪里去?什么才是落在今天家具企業身上的使命與未來?
這個話題似乎看起來非常宏大,但卻是無法回避的。曾國藩認為,“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其實企業所能達到的高度,更取決于企業家的胸懷和抱負。
今天的家具企業要如何定位自身和設定目標?有幾個方面值得探討。
從快速發展到夯實基礎
首要是變“強”
當一個行業處于早期分散的市場結構時,增量市場的紅利可以容納許多“小而不強”、“大而不強”的公司。
他們習慣了在較好的市場下長肉,卻沒有鍛煉出應有的肌肉——對市場的靈活反應、科學的產品研發和營銷動作等等,而只是虛胖。一旦行業到了整合、集中期,這類底層基礎不牢固的企業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新冠疫情也再次表明,危機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甚至機會也并不平等,因為實力較強的企業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調動以搶奪市場,反而加速了市場的出清。
因此,擺在今天和未來家具企業面前的一道題,實際上是如何讓企業變得更“強壯”。
對于規模企業來說,組織的凝聚力、系統的構建力、上下游的把控能力、財務的健康程度等等,將越來越重要。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則不一定要“十項全能”,而是在行業的生態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將某一項或幾項能力發揮到極致,成為某個領域很難被取代的“強者”。
如何夯實基礎?在賽德檢測副總經理楊麗娜看來,目前絕大多數家具企業的生產力水平依然較低,機械化、標準化水準依然欠缺,ISO、CQC認證往往成為擺設,尤其是來料檢測不規范,對后續生產和售后都會帶來諸多問題。
依據高于國家標準的深圳家具標準,在2020年深圳國際家具展委托賽德檢測對參展商進行的“星級評定”中,僅有20%左右的企業能夠達到80分(滿分100),68%的企業只能達到40~60分之間,大部分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賽德檢測也在幫助企業從基礎的來料采購開始,幫助企業建立采購標準,制定作業指導書等工作,做好精益生產的基礎入門工作。
2020年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展暨深圳國際家具設計展
品質教育廳
家具企業的成功
“規模”不應是評價標準
總體來看,家具行業的增長速度正在逐步放緩,無論是定制、成品還是其他版塊,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但高增長時代下人們對于企業規模的追求,今天還在延續。
當然,追求規模并沒有錯,規模是商業的基礎,也是企業實力的直觀表現。但規模并不是全部和**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企業是否在持續良性發展,或者說像人一樣在持續“成長”。
即便在今天,市場在集中化過程中出現的并購、重組,“規模”也并不成為衡量企業價值和競爭力的**指標,甚至不是關鍵指標。
企業的成功往往是“內圣外王”的結果,筆者贊同一位企業家的觀點:相比增長,“成長”更加接近于企業的本質。
“增長”往往強調的是經營業績在數據指標方面的呈現,比如規模、利潤、資產、市值、市場占有率、用戶數量、員工數量等,強調的是量的變化。
而“成長”更多地包含了能力的指標維度,如組織能力、產品能力、供應鏈能力、經營用戶的能力等。
一味追求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高增長、低成長”的狀態很容易使企業跌入增長陷阱。只有關心并真正回歸到成長本身,企業的發展才能健康、穩健和持續。
回歸本位
讓中國家具在全球舞臺更被尊重
落到今天家具企業身上的另一個重擔,就是尋找中國家具真正的“尊嚴”。過去許多年來,我們在歐美家具的影子中緩慢前行,許多企業甚至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唯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至上。
在國家經濟水平逐漸提升的今天,國民的文化自信也開始回歸。對于家具企業來說,是時候將眼光抽回,放到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上了。
觀察、研究和提供適合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才能獲得長期成功。但回歸中國消費者并不意味著“閉目塞聽”,而是更加明智地吸取來自全球的優秀理念、方法充實自己。
深圳家具研究開發院院長許柏鳴教授認為,中國家具設計亟待提升。北歐的有機現代主義、意大利基于材料與技術創新的時尚設計、德國的工業化設計思想與技術都是我們應當汲取的有益養分,而“根”應該落在本土,即中國的國家稟賦,其中包括我們的獨特資源、傳統技藝、中國文化、中國人的居住條件、生活方式與形態等等。
亞洲家具聯合會前會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導林作新認為,能夠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方式,以工業化的手段大規模生產,不刻意追求材料和文化符號,滿足中國普羅大眾的消費者,這樣的家具才是真正的“中式家具”。
作為極具影響力和平臺高度的家具展之一,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展暨深圳國際家具設計展在推動中國家具行業的設計力、品質力、創新力提升上,一直不遺余力。
2010年開始推出“設計巨蛋”,以國際視野賦能企業和青年設計力量,驅動產業升級,直到今天;金汐獎成為中國家具行業**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專業獎項之一;“星級評定”成為深圳國際家具設計展作為高品質展覽的標準,不合標準的企業嚴禁參展;
此外,通過鏈接全球設計、辦公、智能設備等多領域優質資源,為中國家具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后備支撐,真正做到“設計導向 潮流引領 持續創新”。
總之,今天家具企業的使命,不僅僅是做好“生意”,而更是站在行業高度和全球視野,作為中國家具行業的一員,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張謇曾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對企業而言,能夠實現多大的社會貢獻,最終才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