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不斷沖擊市場的當下,那些核心競爭力強悍的中小家具企業,有更強的市場生存能力,似乎也在印證這一市場論斷。
1、家具企業規模普遍不大
家具企業上市公司2021年的年報正在不斷公布中。
從已經公布的年報看,2021年家具企業普遍業績不錯,規模似乎在不斷擴張中。
索菲亞的營業收入從2020年的約84億元,一年時間,一舉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04億元。主要原因是全面轉型全屋定制。
金牌廚柜營業收入從2020年的26億元,一年時間增加8億元,達34億元,增幅30%,增長速度可謂驚人。最重要的是該公司在2020年營業收入已經增長了24%。
雖未正式公布年報,但是已經發布預報的企業的業績也不錯。歐派家居營業收入至少增長35%;志邦家居營業收入增長34%。
這些公司的業務高速增長,似乎正在提供反面的例證:家具企業做大才能做強。
然而,這些公司營業收入高增長的背后,隱憂已經出現。
高增長主要來源于品牌的橫向延伸以及大宗業務。
一般而言,一個品牌的橫向延伸,意味著該品牌的市場潛力正在漸漸耗盡,主力方向增長乏力,衍生方向的突破也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停滯,品牌市場開拓力正漸趨頂峰。
家具企業今年將出現200 億元營收企業,其后續在做大的道路上還能走多遠,值得觀察。
2、多數家具企業在億元左右產值徘徊
家具行業的頭部企業也只能做到200億元產值,這跟其它行業動輒千億的企業規模不可同日而語,跟某些產值數千億的企業相比,更是顯得微不足道。
家具行業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邁過中國500強企業的門檻,說明了家具行業的規模偏小的現狀。
但是家具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
即使在家具業發展了幾十年、擁有先發優勢、品牌優勢的家具制造基地,家具企業也很難長大。
據《東莞日報》報道,截至2021年年底,東莞市厚街鎮有家具制造與批發零售企業約1000家,規模以上家具制造企業僅有60家,戶均工業產值只有1.3億元。
東莞厚街被認為是知名家具企業云集的制造重鎮,其企業規模尚且如此,其它地區自不待言。
3、小而強仍是未來市場趨勢
家具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
家具企業雖然普遍規模不大,但是小而強卻是可以做到的。
在其它行業,比比皆是規模龐大的公司,規模幾乎決定了市場的生存能力,而在家具行業,小企業有著非常強的生存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沒有做大,這些企業才生存了下來。
家具行業發生的最新一輪洗牌是定制家具對成品家具的市場碾壓。很多成品家具在定制大潮面前失去了市場份額,失去了市場空間,企業倒閉,品牌消失。
剩下來的成品家具企業通過為數不多的忠誠客戶,通過轉型定制,生存了下來。
在消費人口下降、疫情擾動、定制打壓的多重不利市場因素中存活的家具企業,有著更強的市場生存力。
家具企業雖然產值不高,但是利潤率相對較高,只要組織結構合理,執行力強,市場銷售得法,生存下來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家具市場雖然有不少相對而言的大型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很難一家獨大,或者幾家瓜分市場。
家具市場品類太多,變化太快,決定了這一市場永遠是碎片化的,條塊分割的。只有區域冠軍,細分冠軍,很難出現贏家通吃者。
尤其是當前市場的定制化與全面定制化,令家具企業服務屬性進一步增強,家具行業的產品屬性正在弱化中。
而服務拼的是個性化,細致,客戶粘性,這與大工業化的產品推廣模式是格格不入的。
可以說,新的市場環境對于打造小而強的家具品牌更為有利。
這些年的市場實踐證明,小而強的發展理念,更適合家具行業。
家具行業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大、發展較快的企業,并不能代表家具業的主流方向,也不宜中小企業作為效仿對象。
家具行業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入行者,對此尤其應有清醒認識。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