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家裝產業的大變革已經來臨,不僅僅來自于人口結構和消費趨勢,也不僅僅是來自于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政策上的變量,會促成家居家裝產業往更高標準、更好質量的方向發展。
2017年10月20日,以“賦能家居新零售”為主題的GIIS 2017家居家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天河區希爾頓酒店隆重開幕,本次峰會主要圍繞家居新零售、大家居、全屋定制、S2b模式、智能制造、互聯網家裝等核心主題展開深入討論。以下為業內資深人士黃淵普從“十九大”看產業創新創業方向的演講速記:
剛才兩位協會領導都談到了十九大的話題,我是一名人民群眾,那從我的角度怎么看十九大和我們關注產業創新創業的關系?首先,我的一個判斷是:盡管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和以包括新零售在內的消費升級將推動各行各業轉型升級;但對于家居這個產業,在接下來的5到10年,政策上的變量可能會比技術上和消費趨勢的變量更重要。
我通過閱讀十九大報告,選出幾個跟經濟和商業有關的關鍵詞,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怎么理解美好生活?
前段時間有一個做消費品的創業者問我:中國人民吃的、穿的都不少了,物質生活已經相當豐富,那么下一步市場增量在哪里?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的早期,市場是典型的增量市場,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家居產業,或者是包括普遍意義上的零售行業,只要膽子大都可以快速發展。但是到了今天,很多行業領域已經是存量的爭奪;即便是大家十分關注的電商,阿里和京東天天撕逼,現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是引導大家買越來越多的東西,而不是提供給大家越來越好的東西,接下來的增長可能是有限的。家居家裝產業的人,指望著大家住的房子從100平米變成200平米,再到300平米,這整體上是不現實的,除非去新疆、西藏、甘肅大量的建房子,要想在北上廣深實現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只有提升質量。如果我們把美好生活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方面,我們已經可以吃飽穿暖了,之后要更好、要健康。如果大家走進一些新零售的門店,就會發現里面的東西并不便宜,里面有很多進口的東西,很多是鮮食,要保持鮮,成本就會相對貴。但在目前消費升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有可能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花得錢更多。美好生活,物質層面是品質更好,精神層面有更高的享受,這是我理解的美好生活。
一些外賣平臺,滿10塊降10塊、以低質量促銷,我相信這個跟美好生活沒關系。不僅不美好,可能客觀上還會造成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一些家居產品,丑不堪言,這也和美好生活無關。
怎么理解不平衡和不充分?
有人說十九大開啟新的30年。如果說過去30年以效率為先,兼顧公平;那么接下來30年可能是以公平為先,爭取效率。這和我們做企業的有什么關系?我們需要把更多的資源扶持弱勢群體、讓大家變得更好。如果只顧自己的利益,我相信這不是對的發展方式。
目前國家在推精準扶貧,在2021年之前國家承諾是要解決貧困問題。通過精準扶貧,把更多的資源、資金支持貧困的地方。包括去年上市新政策,如果去貧困的地區上市會開綠色通道。所以,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份上,要比之前更加有社會責任心。
當然,“不平衡和不充分”也給我們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好方向,商業的就是要解決不對稱性。很多產業創新創業的人,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通過做消費品B2B,通過做現代農業,既契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又實現了自己的商業價值。
關于供給側改革
中國很多家庭,都有大量的物質東西,包括不怎么穿的衣服,沒有用的家具。不穿、不用,原因是款式不好、質量不好。前幾天,去日本買馬桶蓋的事情被廣泛討論,而那個馬桶蓋就是江浙一帶生產的。馬桶蓋案例,顯示的是大家不相信中國自己的品牌。
這牽涉到我們怎么去理解供給側改革,它如何指導我們做企業。我的理解是:第一層次是不是我們生產的東西更好了?如果我們還是生產低端劣質產品,肯定是不會有市場;第二層次,在有優質產品的基礎上是不是有更好的品牌,獲得品牌溢價?
有很多做實業的同仁,他們覺得自己的產品足夠好。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卻利潤比較低,原因是品牌高度不夠。廣東地區是中國高仿化妝品的主要產地,這些化妝品和國際高端化妝品品牌在原料上的成本都差不多,但和后者相比,價格就差非常多,這背后就是品牌在起作用。
所以,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引導下,不僅僅是把產品質量做上去,還要把品牌做上去。
如何看待環境保護?
剛才王秘書長也提到了綠色理念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顯然,在國家大力推動綠色環保的大背景下,家居家裝產業會受到很大影響,企業必須跟上新形勢。
我的老家是湘西南的一個縣,森林覆蓋率80%;我們那個縣過去30年的支柱產業就是木材,把木材做成地板,賣到城市去。今年開始封山了,政府說不能砍了,要保護森林。這意味著什么?接下來的很多家居產品的原材料可能會更貴。
我前段時間在浙江碰到一個地方政府的領導,那個領導說最近特別焦慮,他說中央巡視組過來巡視環境污染的問題,每個部門必須有負責人對接環保這個事情,24小時不能關手機,無論多晚聯系都要處理。前段時間,國家選定在江西、貴州實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明顯比之前的力度更大。如果我們做企業,還按照之前效率較低的生產模式,還是靠賺之前逃避環保責任后剩下的利潤,接下來當原材料越來越貴、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可能你的商業模式撐不下去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杭州做紙箱子,很多做電商的人都需要紙箱子。他最痛苦的不是銷量,很多人找他要紙箱子,但他沒辦法從工廠要到紙箱子了。因為工廠被整改,造紙的污染太重,很多都被關了。我那朋友的定單量非常非常多,但是只能滿足十分之一的需求。所以,他天天在朋友圈發狀態,說不好意思,我只能漲價。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
做家居的人,很多人會經常去意大利跑一下,看看國外的設計潮流。不少中國的企業,經常不結合情況,照抄國外的風格。在家居產業,文化自信代表的是什么?如何吸取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精髓,把中國風跟家居行業結合起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戰狼2》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和之前的主旋律電影有什么區別?它也主旋律,但它的票房很高,它表達了中國的聲音,有世界格局,并且很受年輕人喜歡。所以,文化自信,要求用更好的載體和方式把中國文化元素表達出去,這是我們做企業需要注意的。做家居產品,如果只有時尚,缺中國文化元素,不太好;如果有中國文化元素,但又缺年輕時尚,也不好。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做出更好的產品。
如何理解回歸實體經濟?
珠三角是中國實體經濟最強的地方之一,廣州、佛山地區的家居產業就是實體經濟。大家以前可能經常聽到某某玩互聯網玩金融的,一夜暴富;也經常看到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瘋狂掃貨;也看到一些打著創新旗號的虛擬經濟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會越來越少,實際上很多上述的項目都已經被取締或限制;回歸實體經濟是大勢所趨,對于廣大家居產業的同仁來說,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產業,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上市,不要擔心自己慢一點,做了8年、10年才上市也不錯。大家要回到實體經濟,一個大國沒有實體經濟,只有虛擬經濟遲早是會出現大問題的。做類似家居這樣的實體經濟,苦逼一點沒關系,不要眼紅那些暴利的行業。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
以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一直做得不太好,我們研究分析美國的企業,差不多成立3到5年就會布局國際化。中國的企業成立10年,基本上也不會有國際化的意識。
“一帶一路”的提出,是中國國力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以GDP為標準,再過十年差不多能和美國并駕齊驅。任何偉大的企業,其實都是壓對了國勢;此前美國的一些企業如此,之后很多中國的企業也會如此,中國的14億消費者會把越來越多的企業抬進世界500強。但是,如果我們要真正成為世界級的公司,需要更早有國際意識,把品牌鋪到國際上去。
理解“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中國的家居家裝產業都是建立在中國商品房改革的基礎上,中國的家電產業也是一樣,都是2000年之后興起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很多人覺得政府說了很多次,是不是又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我是相信這句話的,當中央對社會的主要矛盾都做了調整后,不能以之前的經驗去判斷了。對于家居家裝產業,這意味著未來做家居家裝生意的時候,有可能2B、2G的占比會越來越多。當房地產商需要自持房子的時候,配合國家的大政策時,房子裝修好后再出售或出租,這和之前不一樣。
這種情況下,接下來家居家裝產業的商業邏輯會發生變化,需要大家做好準備。同時,大家不要老想著中國的房子價格會持續的漲,自己可以繼續從中獲得超額回報。很多家居企業是建立在這個邏輯基礎上的,這樣很危險;不是兩三年,五年之后必然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以上的幾點是我的理解,大家怎么理解、怎么準備是大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