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無疑是環保整改力度最大的一年。自開春以來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湖南、福建及陜西等陶企產區多次接受環保督查。據統計,全國適用《環境愛惜法》配套主張的案件總數4987件。其中,限產停產案件1228件;移送行政拘留958起。涉嫌違警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87起。除被查封關停的陶瓷廠商以外,部門企業自動縮減產能,上百條生產線停產,山東淄博產區,建陶產能從7億降低至2億。山東臨沂地區建陶行業將有6成產能消失。四川夾江產能預計縮減30%。受環保督查的高壓下,不少企業已經有轉移生產區的計劃。
10月30日,環保部發布《環境保護部關于修改的決定》。這對陶企來說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今年6月起,廣東就成立了省級的專項督查組,督查組在今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間,將在全省范圍內,對各地實業企業的環保標準進行隨機抽查。恩平2家企業停產6家企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已責令整改。佛山環保局進行環保抽查,100家企業1家被查封,11家關停,16家限期整改并面臨立案處罰。
9月份,河北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主要目標是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間,全省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比2016-2017年同期下降15%以上。10月底,環保廳公布此次環保執法結果,20多家陶企中招,其中6家被列為強化督查名單。
上游企業受環保整治影響,運輸、開采費用上升,導致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生產成本壓力加大。盡管在一系列環保督查的嚴格打擊下,部分未受環保影響的陶企企業業績有上升的跡象,但環保問題已然成為行業發展的難關,企業轉型已不可避免。
陶瓷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趨勢。節能減排是國家政策方針,陶瓷企業必須向綠色制造發展。企業的產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企業的環保建設。
消費者對于環保和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由此,綠色產品成為經銷商的競爭手段,是企業需塑造的形象。品牌集中也會是行業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淘汰的原因之一。能否在環保問題與成本壓力中突圍,是目前陶企生存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