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純電商紅利天花板到來的同時,移動社交的生態卻釋放了新的流量動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進一步下沉,三四五級市場的用戶們不僅壯大了社交網絡,也成為了新的移動購物勢力。面對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社交電商正成為電商們的新發力點。
在2018年蘇寧智慧零售的版圖中,蘇寧拼購就是標志性產品之一。今年7月,蘇寧將樂拼購更名為蘇寧拼購,并且制定了多個拼購日。
在“雙十一”期間,蘇寧拼購在蘇寧的業務線中異軍突起,其訂單數突破8000萬單,較去年同期增長10倍以上,并且發展新買家2100萬,三四級市場滲透率達56%。
蘇寧之外,各電商平臺也來勢洶洶。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社交電商行業已披露的投融資事件共6起,累計融資金額近40億美元。其中,拼多多獲C輪融資30億美元、有贊上市后獲1.5億美元、小紅書獲D輪融資3億美元、禮物說獲C1輪融資1億美元、愛庫存獲B輪融資5.8億元。
雖然社交電商受資本市場青睞,但是社交電商自誕生以來就引發諸多爭議。褒揚者表示,社交電商改變了傳統電商的模式,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讓消費者體驗更豐富的購物模式。而批評者則認為,主打低價的社交電商逐漸淪為“假貨、山寨貨”的聚集地。
在蘇寧拼購總經理張奎看來,部分社交電商平臺低價商品帶來的低質問題,讓很多人誤以為社交電商引領了消費降級。其實低價低質并不是社交電商的本質,社交電商最核心的應該是以社交玩法為手段,以高性價比商品為核心的消費升級。
戰場兇猛
《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8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397.78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3%,而用戶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近6億人的龐大規模。
面對巨大的市場,電商平臺們爭先恐后地進入。其中,蘇寧拼購、拼多多、京東拼購都是拼購類社交電商的典型,成立三年的拼多多已經在美股上市,成交額達到千億級別;小紅書、蘑菇街等導購平臺聚集了眾多博主來吸引粉絲;此外,也有2B2C的平臺涌現,比如愛庫存。
就蘇寧拼購而言,其實前兩年蘇寧就已經有拼團的業務,如今將繼續深挖需求。從蘇寧的品牌線來看,蘇寧易購早已為人熟知,現在蘇寧拼購是第二品牌,兩者形成互相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其中,易購主打高端品牌,覆蓋的人群是相對來說高收入的白領階層,拼購覆蓋的是小白領階層和廣闊的農村市場的人群,雖然在人群上有區分,但品質都是通過供應鏈能力來保障。
針對低線城市,張奎談道:“比如,目前在整個農村市場存在一些城市里面的大家都家喻戶曉的品牌,蘇寧將這些品牌搬到農村去,把好東西向農村市場滲透。因為農村地區的人有很好的聚集性,朋友圈、親情圈、友情圈是一種口口傳播的過程,農村市場適合這種拼團模式的發展。”
他還表示:“目前整個中國廣大的縣級市場和鎮級市場這兩級市場,我們用蘇寧拼購覆蓋,整體人群估計是在4.5億左右。”
當然,蘇寧拼購的野心是要進行全市場的覆蓋,進行消耗品和日用品上的消費升級。商品的類目主要包括家居類產品、家庭清潔類商品、小家電商品,以及生鮮、酒水、休食,還有母嬰用品。
作為新興的增長點,社交電商的爭奪賽將愈演愈烈。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在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拼購、分銷等為典型的社交電商模式,成了電商平臺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成為零售電商行業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
他認為,從目前整體來看,消費升級還是主趨勢,但事實是消費確實越來越走向細分市場,不同的消費人群需要不同的方式運營,電商平臺需要精細化的運營方式來提升用戶體驗。所以說,“消費分級”這個說法更適合現在各大電商平臺關于“拼團”、“低價策略”的設置。
如何突圍?
隨著社交電商的玩家增多,經營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拼多多依賴微信的龐大生態,通過朋友圈和群用戶的社交來進行拼團;而小紅書更像社群,基于平臺的UGC內容,產生用戶之間的互動。雖同屬于社交電商,發展路徑各有所長。
作為挑戰者,蘇寧易購又如何與其他平臺進行差異化競爭?
對比同行產品,張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蘇寧最大的優勢在于供應鏈,“首先,蘇寧的供應鏈很多都是蘇寧自營,并且入蘇寧倉,在這方面蘇寧有30年零售的基因。其次,在對整個商戶的選擇上,嚴進入,嚴管理。我們所招募的商戶一定是具備一般納稅人資質,最起碼是小規模納稅人資質的企業。”
張奎介紹道,蘇寧拼購現在供應鏈的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企業在蘇寧拼購開店;第二種是蘇寧拼購使用蘇寧易購的供應鏈,蘇寧易購采集的商品在蘇寧拼購上賣;第三種模式是蘇寧拼購自采,蘇寧拼購作為一個主體去和工廠洽談商品。“未來會以店鋪為主,以自采為輔,第三方商家要占到至少60%,自采至少要占到25%。”
今年“雙十一”期間,蘇寧拼購著力的生鮮產品,背后就有冷鏈供應的支撐。截至目前,蘇寧已經建立起了45座冷鏈倉,覆蓋全國300余城,南京、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接下來還會持續擴張。
而供應鏈是社交電商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低價產品領域中,如何解決品質保障問題,如何建設物流、服務體系,都需要經受考驗。對比來看,蘇寧在供應鏈管控上更有經驗,電商基礎設施也更加完善。
除了供應鏈的助力,蘇寧的另一優勢在于線下店的支持。張奎就表示:“蘇寧拼購和蘇寧小店形成兄弟關系,一個在線上,一個在線下,我們未來可能開十萬家店,二十萬家店。線下是蘇寧小店,線上是蘇寧拼購,這兩層的模式相輔相成來去做蘇寧整個的智慧零售的載體。”這也是蘇寧在零售上雙線融合的一個新樣本。
隨著社交電商的繼續下沉,各平臺之間的用戶爭奪、產品服務的同質化競爭都會加劇。蘇寧如何通過線上“空軍”、線下“陸軍”的網絡生態來支撐拼購品牌的崛起,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