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樓市火爆催熱了中國家電市場的需求,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今又因為樓市的政策性調控持續見效,今年家電行業發展受阻,增量市場、新增需求大幅收縮。
據《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顯示,2018年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整體規模為1821億元,同比下降5.6%。其中,黑白電、廚衛等大家電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下跌8.7%,冰洗合計下跌2.2.%,廚衛電器同比下跌4.9%,彩電同比下跌最為嚴重,達到了18.3%。
素有中國家電市場“晴雨表”之稱的房地產市場,自2017年開年至今一直趨勢走低,并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遭遇寒冬,這也引發整個家電行業對2019年全年市場前景的擔心。一般而言,房地產市場調控對家電業的影響會滯后6到10個月,可以說房地產對家電產業的影響還將繼續在2019年上演。對此,業界普遍存在一個觀點,家電業要盡快擺脫對房地產依賴癥,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動力體系。
雖然一直以來家電業有個規則,房地產業“打個噴嚏”,家電市場就會患上“感冒”,但是家電+房地產跨界合作得宜,卻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煙花。在房地產火爆的十年里,很多制造企業都禁受不住誘惑,跨界進入房地產領域賺快錢,家電行業亦是如此。據悉,海爾、美的、長虹、海信、TCL中國5大家電企業都在搞房地產,開發的項目之多、范圍之廣,著實令人吃驚。以2018年10月11日在香港敲鐘上市的美的置業為例,自2004年宣布成立至今,美的置業已在11省1自治區138個城市擁有142個精品項目,其不局限于蓋樓買房這種傳統模式,而是依托美的集團在家電方面的巨大資源,從裝修開始,全部使用美的電器,并形成生態系統。無獨有偶,海爾地產也將海爾的家電捆綁在精裝房中,使家電和地產緊密結合,并推出買海爾的房子送海爾家電這樣的營銷策略,這對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家電企業涉足房地產勢必利好家電行業與市場的發展,不僅拓寬了家電企業的產品銷售渠道,也可利用家電企業自身優勢,將智能家電與房地產進行完美結合,衍生新的家居生態系統,進而加速成套家電趨勢的落地。
除了另辟蹊徑跨界房地產業獲取紅利,家電企業還需注重技術和產品迭代升級,尤其是聚焦近兩年異軍突起的新興品類家電。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國內彩電、廚電、凈化器的零售額負增長,但是洗碗機、吸塵器的零售額卻分別同比大幅增長31.9%和32.3%。也就是說,提升生活品質的新興家電品類更受青睞。在第10屆紅頂獎頒獎盛典上,中國家電網總編呂盛華也指出,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凈水機、吸塵器、洗碗機、電蒸箱、電烤箱、干衣機等一批新興品類,正成為越來越多的高端家電消費者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選擇。簡言之,在疲軟的家電行業大勢下,新興家電品類可以作為業績增長的突破口,實現家電企業業績與房地產市場 “解套”。
技術創新,是實現“解套”的重要手段。當下中國家電行業格局正從拼價格、拼營銷轉變為拼技術、拼產品,市場開始了新一輪博弈。國內家電企業應走技術創新之路,研發真正有價值、有技術含量、解決行業難題的新興產品,滿足不同細分人群的高端品質需求,建立價值競爭的健康格局。誰能在技術上取得突破,誰就能占得市場。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中國城市家電消費高端化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家電產業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穩步推進高端化轉型升級。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煜也認為,就目前而言,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加快轉型高端,提高新品更新速度,圍繞新消費需求開拓新增長通道,才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正道!
如此看來,技術創新確實是家電企業應對2019年房地產調控壓力的最有效手段,A.O.史密斯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丁威也很認同,并表示真正的挑戰來自產品持續創新,企業要不斷用新技術解決行業難題和用戶痛點。長期來看,走產品創新、技術競爭的道路,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王道。
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同樣表示,砸鍋賣鐵也要搞研發、搞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做強品牌。
總的來說,目前家電企業所面臨的是系統性經營壓力,不是簡單的依賴房地產或者不依賴房地產的問題。家電業與房地產業本來就是魚和水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無所謂解套,而是彼此良性循環驅動,關鍵是家電企業不能只關注一條路,而應該放寬視野。在增量市場之外,抓住并做大存量市場的增長空間,持續通過技術創新、產品迭代、服務升級等撬動產業升級、需求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