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紅電商概念股,以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電商在2021年伊始頭頂烏云密布,不僅因陷入財務造假風波股價開年7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下跌32.5%,還被證監會納入重點監控范圍。除此之外,被稱為A股“吊牌之王”的南極電商,由于過去幾年未能很好把握品控、產品質量問題頻頻發生,外界對其賣吊牌商業模式的質疑也日漸提升,直至此次集中爆發。
可以說,曾經南極人以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經典廣告口號火便大江南北,而如今南極電商正陷入這樣的“寒冬”,無論是市值或是自身形象上。只是怕不怕冷,嘴上說了顯然不算!而從現象來看,盡管南極電商針對市場質疑采取了披露澄清公告、發布回購計劃等一系列動作,但整體而言收效并不顯著,其股價在短暫的反彈后再度走低,輿論層面也遠未能擺脫財務造假疑云帶來的負面影響。
造假疑云由來已久,股價閃崩非偶然
事實上,對于南極電商而言,無論是當下對其財務造假的質疑,或是看似突然的股價閃崩,在此之前均早有“征兆”。
從股價上看,2020年7月10日南極電商股價最高報24.21元,此后該股開啟了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至1月14日8.91元的最低點跌幅超過6成。而如今使得南極電商站上輿論風口浪尖的財務造假疑云上,2020年年中格隆匯便發表文章公開質疑南極電商涉嫌財務舞弊。文中從期間費用(員工數量)、貨幣資金和子公司三個角度對南極電商的財務舞弊進行了分析,如2018年南極電商社保繳納人數是財報披露的近三倍,可能隱瞞大量員工人數進而虛增凈利潤等。
更早之前,興業證券于2019年發布的一份研報中,關于“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段落曾以“XX電商”為例指導投資人識別體外循環造假。其提出了六大疑點,分別為:凈利潤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的同時員工數量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由于和南極電商情況吻合,不少市場分析分析人士認為,該報告中的“XX電商”指的正是南極電商,而南極電商短時間內股價閃崩也與之不無關系。
另據央視財經報道,自該研報在網絡流傳以來,對于南極電商業務模式的質疑便時有出現。具體而言,南極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俗稱“賣吊牌”)極高的毛利率最為引人關注。據南極電商2020年半年報,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當期的毛利率達到了94.04%,甚至超過了貴州茅臺同期91.46%的綜合毛利率。除此之外,南極電商GMV(成交總額)近年來的暴增也略顯異常。2017—2019年,南極電商全平臺GMV從124.03億元增加到305.59億元,3年增速分別達到72.15%、65.45%和48.92%。以2019年為例,其GMV增長不僅近三倍于營收16.52%的增長,更在電商增速明顯放緩(同年阿里巴巴GMV增速為19%)的背景下“獨領風騷”。與之對應,第一財經曾在2020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直指南極電商經銷商銷售數據和GMV業績數據打架。
來源:南極電商公告
綜合來看,南極電商近年來在財務上遭遇的質疑并不在少數,只是如今伴隨著股價的閃崩暴跌達到了頂峰。而在財務造假傳聞愈演愈烈、股價跌跌不休的背景下,南極電商也就此進行了回應。1月12日晚,南極電商發布《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對“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占比重較高”、“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等八大疑點一一回應。其表示公司的盈利主要來自授權生產商提供品牌授權、供應鏈服務等綜合服務,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主要成本構成為采購的輔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較高;并指出所有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
澄清發布后南極電商股價曾一度連續三日反彈,然而隨著1月15日證監會表示將其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南極電商股價再次走低。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股份回購計劃也未能挽回這一頹勢,自1月5日拋出回購計劃至今南極電商股價已累計下跌近15%。據公告,截至1月19日,南極電商已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5403981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2.20%,成交金額約為5.26億元。
“吊牌”生意狂奔,質量問題頻發
與財務造假疑云對應,近年來關于南極電商的另一大爭議在于其品牌授權模式,消費者層面對此的關注和討論亦不在少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憑借著這樣的模式,南極電商得以持續快速擴張;但與此同時,“萬物皆可南極人”的標簽下其品控并不到位,頻發的質量問題不僅透支著自身品牌、更為長期發展埋下隱憂。
圖片來源網絡
公開資料顯示,南極電商的前身為南極人,作為一家成立于上世紀末、主營保暖內衣的公司,憑借著葛優的一句“南極人不怕冷”在全國范圍內打響了品牌知名度。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2008年南極人開始涉足電商并轉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陸續關閉自營工廠,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通過簽約并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產品,同時簽約合作經銷商,授權其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2015年,南極人更名為“南極電商”,并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上市。
徹底剝離絲織品織造業務、完成由傳統制造向電商服務型企業轉型后,南極電商正式走向了“萬物皆可南極人”的道路,規模也逐年擴大。據E俠君梳理發現,掛牌南極人品牌的產品囊括了保暖內衣、家紡、箱包服飾、食品、汽車用品、家用電器等,覆蓋范圍之廣足稱得上包羅萬象。除此之外,截至2020年末,南極電商合作生產商總數為16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6585家、授權店鋪8171家、較2019年年末的1113家、4513家和5800家繼續大幅度增長。營收和凈利潤方面,2015年至2019年,南極電商營收分別同比增長42.30%、33.85%、89.22%、240.12%和16.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達到158.37%、75.27%、77.42%、65.92%和36.06%。
然而,“賣標”成全了南極電商,卻也不可避免傷害了南極人品牌。由于未能很好地把握品控,過去幾年中,其產品質量問題頻頻發生。據公開信息,僅2018年南極人就有14次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名單,涉及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電推剪、卷發器、***棒等多種產品。2020年9月,因產品存在缺陷,南極電商(上海)還召回了南極人牌五面取暖器。以其此前推出的主打高性價比、領取30元優惠券后僅售7.9元的電動牙刷為例,評論區充斥著從手柄到刷頭等不同部位的各類差評,產品質量成為眾矢之的。
產品質量問題以外,天眼查顯示,2019年以來,林心如、關曉彤、張若昀等明星將南極電商告上法庭,案由皆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不僅如此,南極電商還涉及侵害商標權糾紛、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肖像權糾紛、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等案件。毋庸贅言,這與其邊界不斷擴大的品牌授權模式有著直接聯系。從保暖內衣“跨界”到家電、汽車用品等,南極電商顯然難以規避質量管控風險;而若傳言中天貓平臺上南極電商合作工廠只需繳納低至10萬元的保證金屬實,那么其對自身品牌的透支更可見一斑。
對此,有觀點認為南極電商具備極強的渠道屬性,其輕資產模式優勢與短板均十分突出。倘若在高增速的裹挾下不斷放松授權店鋪和合作生產商、經銷商的擇定標準,產品質量問題及各類侵權糾紛將不可避免地持續消耗南極人的品牌和口碑。對于如今股價跌入谷底、營收增速驟降至個位數、同時陷入財務造假風波南極電商而言,這顯然是又一不可承受之痛!而在南極人之前,因貼牌而導致品牌形象嚴重受損者也早有先例。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