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與同行媒體友人閑聊起智能音箱。
據洛圖科技發布的《中國智能音箱零售市場月度追蹤(China Smart Speakers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報告顯示,2022年5月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銷量為215萬臺,同比下降26.6%。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個月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銷量均同比下滑。而且報告稱,2022年大部分月份銷售同比下降已成定局。
友人問我,智能音箱市場銷量持續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我的回答是: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因素,是智能音箱作為智能產業發展下的初期產物,它已經完成了其作為智能家居場景下單一智能語音交互功能的歷史使命。隨著交互方式的多樣化,現在和未來,它的這一功能屬性已經被融合進了智能中控屏設備上。智能中控屏既能實現視覺交互又能語音交互的優勢,讓智能音箱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7月9日的廣州,驕陽似火,延期后的2022中國建博會(廣州站)終于啟幕。作為疫情防控下少有的能成功舉辦的行業展會,雖然人氣遠不如往年,但依舊吸引了大批展商和觀眾的參與。
在智能家居展區,除了定制化、全屋場景外,落到產品上,最醒目的一點就是各家都在推“智能中控屏”。
我在現場看到的智能中控屏,既有像平板電腦般大小的約在10寸左右的入戶級產品,也有如開關面板般大小的約在4寸左右的產品,行業俗稱86型。這些智能中控屏,或為全屋智能家居控制服務,或服務某個細分場景。它可以控制家里的燈光、家電設備、音箱、門鎖、攝像頭等所有的智能設備。
據了解,在技術上,這些大尺寸的智能中控屏一般由Android系統或者自研操作系統運行。小的智能面板可能運行的是RTOS系統或者linux系統,少部分是Android系統。
據我觀察,智能中控屏并非最近才出現的產物,只是在最近有星星之火已燎原的趨勢。
最早出現的智能音箱中控屏,是亞馬遜于2017年推出的Echo show。國內最早推出智能中控屏的,是2018年的歐瑞博發布的MixPad。憑借該產品,歐瑞博也在業界聲名鵲起。
從2019年開始,行業里大量品牌開始推出智能中控屏產品。但真正讓智能中控屏從行業內走向消費端的,是2022年,華為的進入。2022年3月的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首款智能中控屏。一時間,海爾、綠米等公司紛紛進入。
到了2022年年中,“智能中控屏”似乎已經成了智能家居品牌的標配,無論是專業做智能安防的品牌還是做智能照明的品牌,或者做智能開關面板的品牌,都紛紛推出智能中控產品。這一特征在廣州建博會的現場展現的淋漓盡致。
就在廣州建博會開幕不久前的華為夏季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再次推出了基于HarmonyOS系統的桌面智能中控屏,實現了智能中控屏幕從墻面到桌面的升級。
7月8日,廣州建博會當天,易來發布了12.3寸的16:6超寬P20全景屏智能面板,這款產品和市面上其他產品相比,具有更符合國人的橫向閱讀習慣和一屏裝下時間、天氣、控制、音樂、相冊的科技生活操作體驗。
易來的另一款新品,是首款支持藍牙Mesh的S21全面屏開關。深度優化后的藍牙Mesh協議棧加自研Linux系統,解決了Mesh協議數據回顯和安卓系統卡頓的問題,整機實現了電信級的可靠。與此同時,一屏就可以實現智能設備控制、情景模式控制、時間天氣信息顯示。搭配兩路繼電器,還可以接入點米家和蘋果HomeKit,暢享全屋智能家居。
整體來說,智能家居行業展現出了“歌舞升‘屏’”的發展態勢,從市場層面來說,競爭是無法避免的,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說,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智能中控屏產品在各方力量匯聚的情況下,正變得越來越好,從另一方面也推進了整個智能家居產業的朝前發展。
從行業端來說,和“屏”共處已是大勢所向。從消費端來說,也是如此。智能中控屏產品出現,是對此前傳統開關面板、智能音箱產品的一次革命和迭代。
未來的智能家居場景下,智能中控屏將不可或缺。這也宣告著:智能家居的“屏”時代,已經到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