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ED照明滲透率的提升,事實上,在LED高端市場,從來沒有過剩一說,大量進口國外的產品,實際上說明在高端產品領域并不過剩,反而是欠缺。而多數業內人士也均表示認同,目前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產品價格不斷下滑,為爭取到更多的利潤,LED企業紛紛擴建生產線,意欲通過刺激需求量,達到薄利多銷。此處,尤其以在LED產業鏈的低端市場,淪為時下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作為曾經朝陽產業的LED綠能制造,為何頻頻出現這種困局?
行業激烈競爭的同時 LED企業竟然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產能過剩危機
“以LED上游為例,在市場環境和政府補貼的雙重刺激下,產能不斷擴張,大多數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攤薄生產成本,壓低價格來換取市場份額,導致LED芯片價格不斷下降。” 國內一家排名前三的芯片企業內部人士透露道。去年以來,隨著國內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芯片廠持續擴產,加之LED照明需求增速明顯放緩,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作為LED照明產業鏈最上游的芯片環節同樣感受到了壓力。
而來到今年,時下在國內LED企業普遍加碼產能擴張的形勢下,晶元光電、三星電子、CREE等國際企業均做出了選擇性減產的決定,以緩解LED產業供需失調的現狀和價格下跌的壓力,可見產能過剩已經成為LED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延伸至中下游領域,為何說產能過剩?行業準入門檻低是一項重要原因,并且也是目前較難解決的。”木林森照明市場總監孫少峰表示。
今年開年伊始,“召回門”將中國制造的質量問題又推到了風口浪尖。不僅僅是“召回門”,1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5年LED等34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其中照明燈具產品不合格檢出率為28.8%。
從曝出的問題來看,一方面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在產品的研發制造和生產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生產;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國家標準的缺失、檢測認證體系不完善、市場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目前LED照明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現象,主要在于缺少品質保障的劣質產品產能過剩,以致逐漸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造成品質可靠、性價比高的LED產品市場占有率很低。”通普科技董事長龐桂偉提到。
高端產品欠缺
一邊是LED企業低價競爭,市場慘淡,另一邊卻是高端LED產品仍舊需要大量進口。而隱藏在進口數據背后的,是LED高端產品存在技術短板的尷尬。“我們很多企業在技術的開發上做得不夠。因此時下產業里的所言之的產能過剩,是低端產能過剩,同質化、沒有技術門檻、相互模仿抄襲的這樣一種業態的過剩。”晶能光電CEO王敏表示。
據王敏介紹,依賴進口的高端產品主要集中在大功率產品上,“國內能做大功率的企業總體不多,特別是要求比較高的,如路燈、汽車燈、手機閃光燈這些產品,光源主要依賴于進口。”上游芯片領域,特別是大功率芯片,國內LED企業在技術上與國際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在封裝、應用這一塊,我們國內產品的技術跟國際企業應該是同步的,或者是超前的,但在芯片方面,國內企業還需要追趕。”的確,時下日趨理性的LED行業,在技術還未能達到完全成熟的境地下,言之產能過剩尚太遙遠,LED仍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國內企業在技術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