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以后,歐洲各國為解決房屋荒廢紛紛研究開發格局特色的專用住宅體系,目的是通過標準化和工業化的方法,達到高效率、快速、經濟和適用的目標。1945年以后,日本需要建設大量住宅,專家們提出工業化的方式建設戰后的日本。政府主導建設公營住宅和公團住宅,通過這樣的建設,住宅產業化慢慢的形成了。之后幾十年里,逐步地進入了社會化協作大生產、市場化流通、集團化采購的方式,開發商可以通過市場的需求,由建筑師提供適應住戶需要的住宅設計,通過市場供應的方式,建造多樣化、多類型的住宅,如今已經發展較為成熟。經過近50年的發展,在歐美與日本市場發展規模以及行業集中度都已達到較高水平。
如今,在農村建設中發展起節能環保集成式房屋,這樣的房屋構建有什么特點呢?下面中國十大節能環保品牌的小編為大家介紹:
綠色、環保、節能
我國農村房屋有70%以上的墻體使用的是已經被城市禁用的紅磚。而集成房屋一般采用鋼結構體系,圍護結構所用的建材大部分可回收利用降解,很多都是以高爐礦渣、粉煤灰、電廠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在節能環保的基礎上,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所有建筑材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材料品質認證,確保對人體無害,對環境無污染,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生態化建筑體系。鋼結構的鍍鋅層具有自修復功能,可以保護鋼材防止銹蝕,延長鋼材的使用壽命。集成房屋施工基本上為干作業,建筑垃圾少,材料易于回收,能耐極端氣候,安全無毒,防霉防蛀,不銹不腐,是綠色環保建筑體系。
建設速度快,節能人力資源
集成房屋體系主體結構部件在房屋工廠流水線上制作,運至施工現場。由安裝工人在現場組裝主體結構,結構部件全部在房屋工廠內規模化生產,現場只須組裝作業。所有構件采用工廠制作,現場拼裝實現構件工廠預制和現場裝配化施工。無濕作業、噪聲、粉塵與垃圾少,受氣候影響小;不使用粘土磚,可拆卸和回收。安裝一棟200平米的獨立住宅的體系結構只須5天,接下來的室內裝飾工程如門窗、衛生潔具、廚房用品等全部采用標準化、系列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與磚混結構相比,而同樣面積的住宅,鋼結構集成房屋人工使用要比磚混結構節省三分之二的人力。
空間利用率高,適應性好
一般的磚混結構房屋的墻體厚度多為240~370mm,而集成房屋墻體厚度一般為200mm,約為傳統結構的1/2-1/3;內隔墻厚度為100mm,約為傳統結構分室墻的1/2;樓板無主梁,凈空提高約100-200mm。集成房屋的室內可用面積比傳統的磚混結構房屋大的多,建筑套內使用面積率高出傳統結構約8-13%,使用率高。集成房屋建筑系統既有自成體系的墻體、屋面、門窗、裝飾材料等高分子建材子構件系統,能與各種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構件簡便結合,是一種靈活多變的建筑體系。因集成化的房屋可大可小,整體性能好,既可作永久性建筑,也能按模塊方式拆卸,可靠人力、簡易工具整體搬遷。另外, 集成房屋室內隔聲性能好,外形簡潔,線條流暢,充滿現代氣息。
抗震性能好
集成房屋一般采用鋼框架結構或薄壁鋼柱剪力墻結構。與一般的磚混結構房屋相比,結構延性好,豎向構件承載能力儲備大,圍護結構與主結構采用柔性連接,可抵御高烈度地震作用,真正做到“大震不倒”。結構自重輕(約為傳統磚混結構的30%),地震反應小,用于結構抗震措施的費用少,適用于地震多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