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電企業而言,2020可謂集“驚嚇”與“驚喜”于一身。受疫情影響,行業一季度營收幾乎“腰斬”,用某企業銷售負責人的話術,“4月份時,大家都特別悲觀茫然,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及至二季度內銷市場緩慢恢復;繼而,受***疫情失控影響,***工廠短期內無法復工,大量***訂單轉入國內,據悉不少家電企業生產線排產已到2021年1季度,“總體來看,今年中國家電行業活得并不慘,某些企業甚至實現了一定增長。”
空調價格調升 庫存步入良性水位
相比于其他家電品類,空調行業今年遭遇了疫情和天氣因素的雙重暴擊,行業庫存高啟,并一度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中。及至年末,空調行業狀況明顯好轉。11月30日,格力電器發布一則通知,表示因工廠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決定自2020年12月15日,對家用空調新國標產品提貨價格及終端零售價格進行調整,其中新國標掛機漲價100元/套,新國標柜機漲價200元/套;同一天,奧克斯空調也發出產品漲價通知,表示受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影響,公司經營、制造成本攀升,公司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對網批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將在2020年12月開單價基礎上,掛機上調價格100-200元/套不等,柜機上調價格200-300元/套不等。
企業調高出廠價,一定程度上說明行業競爭態勢有所減緩。具體到市場端,據產業在線數據統計,從8月份開始我國空調銷量持續回暖,到10月當月實現銷量772萬臺,同比增長3.1%;內銷507萬臺,同比增長1.4%;出口265萬臺,同比增長6.4%。產業在線分析人士認為,空調外銷出貨量從6月起轉正,內銷出貨量受低基數效應影響,已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預計12月份內銷排產計劃仍將較為穩健,而外銷有望實現較好增長,行業溫和回暖趨勢明顯。
之前困擾空調行業的庫存問題,在雙11期間得到加速解決。11月份,空調龍頭格力、美的在零售端的促銷戰略促進了產品銷售的大幅增長,據統計,從11月4日-11月24日期間,空調線上零售量同比增長109.2%,零售額增長68.7%;線下零售量同比增長75.1%,零售額同比增長28.7%。通過降價、主推低能效機等手段,空調庫存去化顯著,為行業產品價格步入良性競爭階段鋪平了道路。
不過,兩則調價公告均提到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也表明生產制造端成本壓力有所加大。進入下半年,國內工業制造業開工情況良好,自6月份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站上榮枯線以來,屢創新高,7月PMI指數達到52.8,達到2011年2月以來高點;至11月,我國制造業PMI指數錄得54.9,創十年新高,強勁的生產制造端活力催化了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從A股市場表現看,近期包括銅、鋁等在內的有色金屬板塊“順周期”行情開啟,銅、鋁等大宗原材料期貨價格創上升,帶動了汽車、家電等制造企業成本上漲。另外,空調新國標的發布,也要求企業改造生產線,更換更高效能的元器件,間接促進了企業制造成本短期內的上升。
總體而言,空調市場已經走出了最艱難時刻,更有利于企業輕裝上陣。
三季報整體利好 2021行業可期
空調以外,家電行業消費需求也整體步入修復的快車道。結合A股上市家電公司的2020年三季報,我們可以看到,包括TCL電子、海信視像、創維集團、澳柯瑪、春蘭股份、兆馳股份等在內的大家電企業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海爾智家、四川長虹、海信家電、奧馬電器等利潤下滑,但營收增長;美的集團、深康佳等營收下滑,但凈利潤實現了增長;格力電器、長虹美菱、惠而浦等營收凈利雙降。
相比大家電板塊,小家電板塊表現更突出,新寶股份營收增長33.52%,凈利潤增長75.38%;奧佳華營收增長24.58%,凈利潤增長58.69%;科沃斯營收增長20.25%,凈利潤增長147.17%;浙江美大營收增長3.02%,凈利潤增長10.10%;小熊電器營收增長45.14%,凈利潤增長92.05%。此外九陽股份、老板電器、石頭科技、萊克電氣等均表現不錯。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第三季度,家電行業迎來需求釋放,行業收入增速加快,在可選耐用消費品中僅落后于汽車板塊。短期內,外銷市場表現可能更加突出,由于***二次疫情沖擊,***工廠復工節奏再次被打亂,訂單還會加速向中國優勢家電代工企業集中,10 月港口出口高頻數據也反映了中國出口繼續走強的趨勢。家電***銷售趨勢在第四季度得到了延續,將助力企業彌補內銷市場的不足。
同時,華泰證券認為,從雙11家電內銷情況來看,行業整體呈平穩態勢。電商促銷趨于常態化,企業更加注重流量轉化,線上產品質量提升;進入10月,隨著房地產成交景氣度小幅提升,地產傳導將進一步驅動家電等地產后周期產品需求的加速好轉。從中長期來看,國內人均消費實力的提升,為品質家電的普及和更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中國家電網對博西家電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銷售官王偉慶的采訪中,他提到2020年中國家電行業的基調是“先憂后喜”,整體表現還不錯。不過,他也提到,經此一疫,行業聚集效應加強,未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可能遭到進一步擠壓。而對于即將到來的2021年,他認為大概率將延續今年的修復態勢,穩中小幅增長。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